成都列五中学建校110周年 毕业60年校友相聚(图)

时间:2016-09-07 17:50:59

2014年,是成都列五中学建校110周年。110年的风雨历史,承载了多少学子的梦想。您还记得曾经的教学楼吗?还记得您曾经坐过的课桌吗?还记得您曾经的同学和老师吗?成都列五中学建校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现已启动,学校与华西都市报联合推出了“列五记忆”系列报道。欢迎您拨打96111,来讲述您与列五的故事。列五永远是您温暖的家,热忱欢迎您常回家看看。

60年前,他们曾是风华正茂的少年;60年后,他们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成都列五中学31班学生。因为10年前的一个约定“列五中学110周年校庆时,我们再相聚”,昨日,从重庆、绵阳、沈阳赶来的列五中学31班的六名老同学重返母校。

当他们站在校园里张列五的塑像前合影留念时,不禁感叹:“虽然已经看不到60年前学校的影子,但是走进校园就有种回家的感觉。”据了解,31班的编排是当时按照初高中统一编排(春秋两次招生),共有54名同学,其中很多是从外地考入列五中学。一位家住夹江的学生,每次回家路上就要花三天;有的学生家境贫寒,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还有的同学为了保护仅有的一双草鞋,只有进学校的时候才会穿上。即使这样艰苦的条件,全班所有学生都考上了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学院、四川师范学院大学等大学。他们中间,有第一代计算机研究专家,有法学家,有野外勘探工程师,有全国劳动模范……

“我们在列五中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老校友李维权说。

“老师不用说教的方式,他会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去告诉你什么是爱国。”老校友高绍先回忆到。

正是怀着对母校的一份惦念和感激,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到60年前学习生活的地方——位于马镇街的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这里是他们人生起航的地方。

人物:高绍先 79岁 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

1985年至1990年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曾受聘政府参事。今年79岁的他,精神矍铄,至今还担任重庆仲裁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如果仲裁方面遇到“疑难杂症”,他还会出面支援。高老在西政工作了一辈子,法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四川大学法学教授龙宗智,很多知名的法学专家都是高绍先的学生。

当年高中毕业时,本想报考体院,历史老师徐自莘极力鼓励他报考外交学院。按照当时专业设置,外交属于政法类别,最终高绍先被西南政法学院录取。“当初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很失落,压根不知道法律是干什么的。”进入大学后,他明白了西方国家之所以发达,因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法律秩序维持运转,逐渐明白法律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他便爱上了法律,并且一生从事着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

人物:李维权79岁 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

60年后的今天,李维权依然能清楚地背诵当年化学易朝选老师传授的元素口诀——“钾钠钙钡镁铝锰锌,铜砷锑铋钒银铂金”。“不同于传统方法背诵元素周期表,易老师教的方法是根据反应强弱来排列的,更加具有实用性,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用,所以记得很牢。”

李维权说,化学老师的严谨治学让他深受启发,高中毕业便报考成都工学院,选择了化工专业学习,1958年大学毕业后便分配到核工业部门工作,并立志到祖国最 需要的地方去。刚工作的那几年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核工业建设又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不仅生活条件艰苦,生产建设资料更是匮乏,一年也难得一次回家看看,“那时候给家里人说的是在兰州工作,但其实离兰州还有2000多公里,幸运的是家里人都很大度理解我。”

人物:罗世华78岁 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大学前身)

罗世华报考了沈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曾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直到退休。罗世华说,正是在列五的学习经历,让他立志于做一名兢兢业业的教师。

“当时列五中学的教学楼算是成都数一数二的,还有实验室、音乐室、图书馆和宿舍。”罗老回忆到,在读书之前就听说这学校的老师都有拿手绝活。班主任刘嗣的地理课总有惊喜,刘老师特别擅长背对黑板反手画地图,随时一挥,中国地图跃然黑板上,名山大江的位置也是信手拈来。学生随便说一个区域,他可以背向黑板反手画出该区域轮廓,同学们为此佩服得五体投地。

罗老认为列五中学能取得众多骄人成绩,和学校一直重视的“双基教育”密切相关。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狠抓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此外,学校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严格的要求:“业务精湛”、“功底扎实”作为考核老师的重要标准。学校一直用“德”、“业”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向学生灌输“科教兴国”的治学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1954年,罗老所在班级90%同学考上名牌大学。“我觉得学校的发展,师资力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师资队伍支撑整个学校的发展,同时学校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不断更新,传承历史,开创未来。”

人物:黄承俊 76岁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

黄承俊是31班最小的学生,在他眼里列五中学是父辈们曾经挥洒青春与热血的地方,其大伯黄肃方是同盟会派回四川联络会党,联络会员的负责人。20世纪初,黄肃方担任列五中学正式履职的第一任校长时,将学校作为辛亥革命四川总据点,发展同盟会会员。“大伯把列五中学作为四川总据点,发展会员。担任校长期间,一边抓教学一边开展革命工作。在那个时候,列五中学在学生教育和革命发展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力。”黄老讲述父辈的革命治学事迹,仍旧激情满怀。

早在20世纪初,学校开始兴新学,教授课程突破传统的八股文,开设了诸如自然科学、数学等新型课程,邀请当时成都知名人士担任教师,吸引了许多区县的学生前来报名。

人物:易成贵78岁 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

在列五读书期间,易成贵一直都是班上个子最小的男生,好事的同学们就给他起了个“易小鬼”的外号。不负盛名,易小鬼“人小鬼大”,对于高中的语数外理化地各科均表现“轻松”,毫无压力。唯有历史这门课程,“我对历史起初一直没有兴趣,历史老师为了给学生制造压力,常常在临下课的时候突击考试,有一次我只得了59分,十分羞愧和内疚,后来迎头赶上。”这是易成贵在回忆高中时记忆最为深刻的老师,因为老师总把历史讲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也因为老师“挂”过他,让他知道生活不能太安逸,要时刻保持警惕。

易成贵说,在列五时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学校的伙食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所以当时有这样的提倡:少吃饭,多吃菜。同学周运邠是成都本地人,家境比较殷实,每逢假期他都会与几个玩的好的同学上门蹭吃蹭喝,号称“打土豪”。

人物:李忠咸 78岁 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

在东北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专程从沈阳赶回母校的。“我一辈子都致力于寻找矿藏!”李忠咸说,上高中的时候,有勘探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开讲座,告诉大家勘探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当时正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于是决心报考地质勘探专业,高中毕业后考进了重庆大学地质系。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地质部,当时他很不高兴:“我明明就是要去一线勘探矿藏的,怎么可以坐机关呢。”几年之后,辽宁省组建地质勘探局,李忠咸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辽宁工作,他也有幸亲临一线。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认为,到野外勘探可以游山玩水。”李忠咸说,真正到了野外才体会到艰苦,经常披星戴月地在野外工作,经常中午都只能和着咸菜冷饭吃,这样的生活一直坚持了10年。但李忠咸说他丝毫没有后悔这个选择,当他们在铁岭首次发现了“金伯利岩岩群(钻石母岩)的时候,勘察队的队友们激动得拥抱在一起,尽情地欢呼。”“为国家奉献是我们的责任!”李忠咸说。

汪衡 雷强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寰摄影张磊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