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许昌市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时间:2016-07-15 08:06:29

一是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完成。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完成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900场。持续开展了春满中原文明许昌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百城万场群众文化活动、许昌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大赛、庆祝建国65周年送文化下乡进军营进社区活动1000多场。配合市第八届三国文化旅游周组织举办了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曹魏故都书画联展、三国情景剧演出、《说三国》---坠子书展演、许昌市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好戏连台等特色文化惠民活动。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许昌塔文化博物馆、许昌市少儿图书馆建成并开馆。许昌县文化中心、襄城县文博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71万元,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2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音响、图书、乐器等文化活动设备,为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1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三是艺术创作生产硕果累累。全市共荣获省级以上文艺奖项38项。歌曲《小村人的婚礼》荣获全国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许昌市有史以来该奖项零的突破。大型现代豫剧《清水湾》,在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上荣获河南省文华奖第四名,该剧还荣获了21项单项奖,是近年来许昌市戏剧创作获得的最好成绩。组织举办了许昌市第六届戏剧大赛,全市9台大戏剧目参加了比赛,剧目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共有涉及环境保护、孝道亲情、村官创业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原创剧目3台,移植排演的古装剧目6台。在为期10天的大赛期间,除协办单位组织的观众外,每天还免费向市民群众发放门票200张,让市民群众过足了戏瘾。四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启动了第七批国保单位四有基础建设工作,完成了23处国保单位的档案编制上报、文物保护标志牌的树立和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完成了昆仑寺文殊堂及壁画等8项维修保护工程。抓好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遴选、储备和资金申报工作,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18项,经省文物局批准的设计方案1项,为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奠定了基础。加强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在对市区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考古勘探中,发现了一处距今7000年~5000年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该遗址面积4.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文化层堆积丰厚,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和科研价值。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了全市国有单位馆藏可移动文物认定、鉴定、定级工作,共鉴定定级文物2100件(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170万元,用于越调、禹州药会等项目的保护传承。五是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开展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平台等执法培训,先后培训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文化从业人员5000余人次。强化监管,先后开展了扫黄打非闪电、清源、秋风行动、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暑期网吧专项整治、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专项行动10余次。加强版权保护工作,成立了许昌版权保护登记站,全年共登记保护钧瓷版权36项,依法查处侵权案件3起,有效保护了钧瓷产业的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成立了许昌市印刷包装行业协会。通过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我市已逐步形成了演出、娱乐、音像、图书、电影、网络文化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迈出坚实步伐。开展了重点文化企业调查,对全市范围内50余家重点文化企业进行了调查,为开展宏观管理、政策指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工作奠定了基础。积极扶持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动漫产品,支持河南中视影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许昌电视台、许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美术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完成了动漫数字电影《金火圣母》剧本、角本创作、人物形象设计、主要场景绘制等工作,目前已进入后期合成阶段。加快推进三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结合省厅要求和三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实际,制定了《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创建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方案》,并与昌睿公司进行对接,明确了示范园区创建标准、创建流程和创建规范。积极推荐《许昌魏都三国文化产业园梦回许都片区》建设项目入选了文化部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纳入了国家平台统一管理。大力扶持御钧斋钧瓷文化有限公司钧瓷大师创意园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审核备案手续。

许昌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