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0日电 由张艺谋执导的商业大片《长城》,自16日公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截止19日7点,总票房累计5.04亿元。在强劲收割票房的同时,《长城》引发的论战也不断升级,引起《人民日报》关注,19日、20日接连刊发报道和评论。
《人民日报》12月20日的评论版,刊发了题为《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的评论。评论认为“大可不必为网上那些七嘴八舌的批评郁闷懊恼”“从上座率尤其是在华外国人的评价看,这部片子还是抓住了很多人的心。”
作为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业电影”,《长城》融入了长城、秦腔、孔明灯等鲜明的中国元素,张艺谋接受采访也认为,《长城》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尝试。该如何看待这种尝试?《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认为,许许多多的经验需要积累,千千万万的探索需要去试错,一口吃成个胖子肯定不现实。并建议“守住初心,不急不躁,从咕咾肉、鱼香肉丝开始做起,慢慢再把红烧麒麟面、蟹肉双笋丝这样的精品往上端,中国故事一定会越讲越精彩。”
就在前一天,《人民日报》文化版“动用”将近半版的篇幅,为《长城》留足空间:张艺谋谈《长城》——中国文化如何接入好莱坞工业。
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加上中国元素,是《长城》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大特色。当被问及“如何把中国元素镶嵌进一部美国化的电影”时,张艺谋坦言,《长城》的故事设定比较有意思,比如长城、饕餮、火药、秘密部队……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我看中了这里面的空间,希望它不只是一部纯粹的好莱坞大片,而是能带来1+1的效果”。
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张艺谋并不讳言他预见会有人说这样的文化表达太肤浅、老套、庸俗了。但是张艺谋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能一步到位,《长城》是个非常重要的试金石。他说,好莱坞的六大公司有野心勃勃的计划,但都按兵不动,他们在看《长城》的市场表现,只有迪士尼抢先宣布了《花木兰》。如果《长城》的全球票房能达标,好莱坞会推出很多类似的项目。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更多的中国演员站上这个舞台,会有更多元的中国文化元素在各种类型片中出现。
据了解,每年来中国看长城的外国游客不过200多万人次,而《长城》的全球观众人次可能达到亿级。张艺谋透露,《长城》如果成功了,按照好莱坞的流程,《长城》系列会一直拍下去,“长”下去。《星球大战》《变形金刚》不就是这样吗?它们在全世界能培养数以亿计的粉丝,伴随他们成长,这个影响力多大?!
一位资深的电影评论家更加直言不讳,《长城》是中国第一部面向全球发行的商业大片,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试金石,如果《长城》失败了,中国电影走出去可能真的还要推迟3-5年。
此前有报道称,《长城》开启了以中国故事为影片主体的中外合作新模式,影片主旨是,“这次,终于轮到中国英雄来拯救世界了。”此外,《长城》创造了两个之“最”,一是完成了最大规模的中外合作,另一是搭建了最大规模的绿幕群,“像一座城堡一样。”除了演员阵容豪华之外,电影幕后则启用全球顶尖团队,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制作过《魔兽》、《星球大战》等顶级视效大片,曾获57个奥斯卡奖项及提名。许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