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国剧中了“圈套”的毒

时间:2016-12-20 03:53:44

2016年即将翻篇,近年一直在口碑和商业性上给国剧压迫感的韩剧,年底又突然发力,全智贤《蓝色大海的传说》热度刚起,《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又强势冲击爆款。这一年,从《太阳的后裔》开始,到《请回答1988》、《W两个世界》,虽然韩剧深深的套路从未改变,却给人一波又一波惊艳。这份成绩单足以令财大气粗、动辄宇宙点播量的国剧同行汗颜——我们这一年产出了什么?真正让人记住的区区《欢乐颂》、《小别离》,《余罪》姑且也算吧,可惜它们脱颖而出的靠的是话题尺度,民生的话题,三观的尺度!整体感觉跟韩剧恰恰相反,话题暂时撩拨起舆论的激昂,喧嚣过后全是深陷套路的无力感。

对比如此惨烈,好在终于没人再把责任归咎于审查制度和题材限制——看看网剧的天马行空和脑洞大开,这样的理由连自己都骗不过去了。国剧在可支配资源和市场活跃度都明显占优的情况下,品质却呈现剧烈下滑的趋势,行业频频发出自救的吼声。这样的“不匹配”有很多积重难返的理由,其中特别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国剧正在深度感染着“自我复制”的套路病。韩剧过去饱受诟病的“套路病”是剧作本身,比如“车祸、癌症、治不好”的韩剧“旧三宝”以及“长腿、养眼、土豪金”的“新三宝”,都是其为言情服务的惯用手段,用得多了反而“将错就错”成了风格;很遗憾,国剧找到的并非这种风格化的国际通行证,而是急功近利、“自我复制”的墓志铭。反思今年展望明年,《琅琊榜》火了,第二部就紧急上马;《大丈夫》收视不错,赶紧弄个《小丈夫》;《小别离》口碑还行,《小团圆》就提上日程;《欢乐颂》一拍就是三部,三年旱涝保收;眼下正在“救市”的也是前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姊妹篇《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市场上热门的项目都是这样的“套路”,因为它们踩着“巨人”的肩膀,钱景更有保障,都是资本的好生意。至于最终是否“扑街”,那也是观众来“买单”。

韩剧过去在电视剧鄙视链的近底端,但是近几年它的品质和努力却越来越赢得尊重。单纯的言情偶像剧做到了极致,韩剧开始落地、开始接触现实中真实的社会。《太阳的后裔》主人公带有了职业特征,《请回答1988》有了人间最真实的温度,“蓝色大海”、“鬼怪”这种商业气息浓厚的剧集也能看到主创们拼了脑洞在撩拨观众感受心动,每一个“一刹那”,都是诚意十足。在这个努力方向上,国剧的运行轨道挺让人绝望,因为它不支持这种突破,不指向这种不期而至的感受。

上周看了明年开年剧之一《最后一张签证》,二战题材,情节、气质、演员都是老派的“硬剧”,跟那些大Ip 相比造势有些困难。让我吃惊的是它出自高满堂。作为国内曾红极一时的一线编剧,受市场导向影响,这一两年他可能不如那些网络作家受追捧了,没想到他仍然坚持不断转换领域开拓新题材的创作方式。过去作品卖得好,他写完《闯关东》写《钢铁年代》又写《老农民》,或可视为受宠可以任性,现在他仍然不写“续集”而是另起炉灶写一部完全不熟悉的二战题材,据说下一部要写老中医……如果每一个编剧、每一个导演、每一个投资人都能有这样的任性和某种创作上的虔诚,国剧不致如此让人绝望。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许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