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广电总局带队中国电视剧代表团访美,拜访好莱坞制作公司,参加中美电视剧合作论坛,官方首次将用电视剧讲好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信号明确释放,且强势推进落到实处。随之浮出水面的是,国内几大主流电视剧制作单位,原来都已悄悄布好了中美合作的局,要么有项目在握、要么成立美国分公司、要么跟版权公司或制作公司频繁签约……在普遍对国剧市场唱衰、数据造假大Ip妖风不散的浑噩环境下,在中美电视剧存在诸多难以逾越鸿沟的客观现实面前,此次高调登陆美国“新大陆”,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无论从哪个角度,好莱坞始终是中国电视剧市场绕不过的高峰。诸多案例证明照搬美剧的制作方式、讲故事的套路在中国市场绝对水土不服,而将国剧引进美国主流市场多年来也只有一个《甄嬛传》。这一次,雄心壮志的中国电视剧代表团,因为有了财力支撑,直接进入了更宏伟的设计:中国故事,美国制造,全球营销。这的确是个非常美好的构图,但是当下国剧的现实是,市场环境恶劣,观众满意度不高,生产者如履薄冰……说白了,国内的大本营日子都不好过,何以奢谈海外的美好“愿景”?远水不解近渴!然而出访的制作公司确实也是认真在做这样的推进,并非仅仅对官方“走出去”导向的迎合 。海外,被当做未来的新增长点,反哺国内的加油站。
然而,电视剧不是电影,后者的确有“世界语言”,前者更宜本土生长,即便美剧韩剧成功到可以在其他国家大受欢迎,但算总账时充其量也只是“开胃菜”、小众市场。因此,中美合拍电影,有先例、有基础、有可以预见的未来;中美合拍电视剧则有难以破局的“死结”,没有先例,没有基础。至于有没有未来,很多人不信邪。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想的是收购美国出版公司,将内地的网文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构筑中国Ip的海外群众基础,等到小说的影响力足够大时,再来开发影视项目;华策影业总裁傅斌星的思路是,引进翻拍和推销国剧两条腿走路,前提是必须选取两国90后年轻人都能接受的项目;另外,还有一些制作公司已经在推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奖学金引导留学生流向概念设计、电影系学习,选取类型题材的项目进行实操。
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在美国的发言于业内广为传播, 从官方的支持态度和目前的签约进度看,中美合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之类项目将很快落地。作为观众,惟愿既是好战略、好生意,更是好故事。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许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