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婆子”

时间:2016-10-17 16:13:23

寒流南下,气温骤降,和几个朋友聊天,谈到各自晚上睡觉时的御寒方式,有用电热毯的,有开空调的,也有用电暖器的,只有我一个人是用汤婆子,于是被众人笑话OUT(过时)。大家都笑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汤婆子这种老古董,与现代生活已有着数百万光年的距离了。

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天气又潮湿阴冷,尤其是体弱的老人,晚上睡觉钻到冰凉的被窝里头,要大半天才能热乎起来,须暖一暖脚,才能睡得更舒坦。故在家用电器普及之前,汤婆子是百姓家中最为常见的取暖用物。人们睡觉前会烧一锅沸水,注入用金属制成的扁壶内,盖紧,烫暖的壶身,就像一个专门为人暖脚的姬人般贴心,故名“汤婆子”或“脚婆”。为了使用方便,人们还会用棉布做一只布套,笼在汤婆子上面,如此既不会烫伤腿脚,又可以延长壶内热水的续温时间,睡觉时放到被子里头,一晚上都是暖融融的。到了早上,从壶内倒出的热水还可以拿来洗脸,可谓一举两得。

汤婆子一物,于宋代就有。苏轼在写给朋友杨君素的信里就提到:“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黄庭坚亦曾作诗戏咏曰:“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赞叹汤婆子带来的温暖,会令人心感物而动,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姬一样富有吸引力。南宋范成大也有一首《戏赠脚婆》诗:“日满东窗照被堆,宿窗犹自暖如煨;尺三汗脚君休笑,曾踏靴霜待漏来。”自叙他过去冬天睡觉,犹如两脚踏霜,冷得整夜难眠。而有了汤婆子相伴,脚暖得都出汗了,早晨日上三竿也还赖在床上,不想掀开暖暖的被窝起来。由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亦可以想见,汤婆子在千年的时光里,曾给多少人带来了温暖和精神上的慰藉。

我小时候的冬天,家里有一个用了很多年的汤婆子。父亲心疼我,每天晚上都把汤婆子塞到我的被子里头,把我的被子焐热后他才用。可是小孩子多动,根本就不怕冷,稍暖就出汗了,所以我心里一直很排斥。有一天我装作不小心,一脚把汤婆子踢到了床下,凹瘪了很大的一块,变形了的盖口,再也无法盖上盖子了。而在过去,想要新买一个汤婆子并不容易。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汤婆子用的父亲,睡觉前都是用熨斗熨热被子后才睡。后来,父亲又找来两个医院用的盐水瓶子,装满热水后盖上胶盖,放到被子里暖脚。但是,这种盐水瓶的续温时间短,若是直接把脚搁在上面,还会很烫,与真正的汤婆子无法相比。

这些景象,至我成年后想起,方知当年生活的不易。为了弥补当年的过失,我工作后第一次发薪水给家人买礼物,就是买了一个汤婆子。而那些笑话我的友人,他们不知道我至今尚在用汤婆子,就是我仍然能够从这件旧物中感受到昔日时光的脉动。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陶 琦)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