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16日电 (王笈)随着巨幕电影(IMAX)、杜比立体声等电影放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中国电影票房的屡创新高,电影院的角色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未来电影院该如何走出一条“长生之路”?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茂军于15日此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上表示,未来电影院首先应当回归品质,提供更优质的观影服务,“我觉得看电影是要有仪式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好的硬件、最好的技术带到电影院里,把最好的服务带进来,改善观众的体验。”
曾茂军现场举例,“我们要求我们全国各地所有的电影院都做了‘亮度认证’,如果达不到亮度就进行处理。”这套“亮度认证”体系由中央系统控制到观影厅中的每一盏灯,若问题灯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后台就会报警,通知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处理,“这样的成本投入是值得的,因为观众才可以看到好的电影。”
同样对电影院的品质极度重视的,还有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思远影业公司总裁吴思远,“我们电影院没有开到几百家、几千家那么多,但是非常用心在打造每一家电影院的品质,一些导演心里已经对我们有了信任度。我觉得电影院保持放映质量,这个非常重要。”
特色厅也将是中国未来电影院的发展方向之一。如万达电影院线在全国范围内就有19个4D厅及多个IMAX、儿童、VIp等特色放映厅,成为其在同行间的竞争优势。“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尝试,将资源有限的IMAX厅面向会员开放售票,结果刚开启售票,个别电影院(的电影票)就已经被‘秒光’;约十分钟,全国各地凌晨零点的IMAX票几乎售罄;之后的凌晨2点半场、凌晨4点半场的售票情况也都基本如此。这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除此之外,曾茂军还认为,分线发行也将是中国未来电影院的一条好“出路”,“要做分线发行,就要非常精准地知道自己的电影是给谁服务的。我觉得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分线发行的条件。”
事实上,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电影史上,分线发行由来已久。早在胶片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过“首轮放映”、“二轮放映”的分线发行方式;部分制片方有时也会采用区域发行的分线发行方式,规避影片在全国上映可能会面临的口碑好坏问题。据大地电影院线总经理方斌透露,前两年,大地影院就曾尝试在广东地区引进部分港产粤语片,实现分线发行。
“分线发行的好处是,在前期电影制作的时候可以控制投资,后期的发行费用也可以控制到一个相对比较精准的范围。”曾茂军认为,未来小成本制作电影一开始就应当把电影定位成分线发行,与某些院线进行深度合作。
“最近我们也正跟中国电影资料馆探讨,下一步会在全国找一些文化底蕴比较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的一二线城市专门做艺术厅,做艺术院线,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导演,让他们的电影也有机会走进电影院。”曾茂军说。
一些业内人士还将眼下风头正劲的虚拟现实(VR)也添入了中国未来电影院的蓝图,将其作为未来电影院能够“仰仗”的营销办法。以美国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奇幻森林》为例,其在全国40家万达影院大堂内搭建了VR体验区,将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做成了VR短片,让观众能更好体验到电影里的真实感。
“我们今年还做了一些其他VR的体验尝试。比如现在在通州万达影城就有一处,是收费的,价格比现在的一张电影票还贵,但是效果很好。”曾茂军说。(完)许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