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O2O混战违背诚实守信原则 “刷评”乱象当制止

时间:2016-08-25 17:43:49

导语:通过一款App软件,城市中那些有才华、有本事的老师可以轻松“出售”自己的家教服务;而年轻的父母就可以直接找到合适的1对1家教老师,省下一笔中介费用。但是,记者日前对部分“家教O2O”平台进行调查后发现,富裕了的“家教O2O”平台拿到钱后,要么尝试“烧钱”垄断师资,要么在平台上疯狂“刷评价”,很少有人能坐在大把的钞票上,静下心来为用户服务。

原标题:家教O2O混战违背诚实守信原则 “刷评”乱象当制止

导语:通过一款App软件,城市中那些有才华、有本事的老师可以轻松“出售”自己的家教服务;而年轻的父母就可以直接找到合适的1对1家教老师,省下一笔中介费用。但是,记者日前对部分“家教O2O”平台进行调查后发现,富裕了的“家教O2O”平台拿到钱后,要么尝试“烧钱”垄断师资,要么在平台上疯狂“刷评价”,很少有人能坐在大把的钞票上,静下心来为用户服务。

“家教淘宝”遭遇窘境

家教O2O与传统家教相比,具备许多优势:只要一款App软件,就可以连接起老师、家长和学生,不需要通过中介,也无须车马劳顿,学生可以多番对比,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花较低的代价享受到一对一的服务,还拥有打分、评价的选择权;老师没有了房租、场地、人数、中介费的限制,还可以拥有较高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然而,大把的人民币、美元砸下去,家教O2O平台,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烧钱买用户”“砸钱抢师资”的混战阶段。有的人一拿到钱就“刷评论”不靠谱评价漫天飞舞,有的老师编造资历和教学成果,哄骗用户,以至于出现了“两个多月里,每名学生上课46.9个小时”的咄咄怪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可能,家教O2O的创业者们谁也没想到,互联网家教的蓝海如此难游。融资—烧钱—再融资,几轮反复之后,依然看不到盈利希望。有的甚至最终融资失败,宣告倒闭。这让人不禁要问,面对海量的补课需求,搭上“互联网+”快车的家教O2O,何以碰的头破血流?

家教O2O乱象是一种职能跑偏

暴露出相关家教机构的急功近利

这些家教O2O平台上的家教机构,借着这个平台大肆融资,不惜花费巨资抢师资,烧钱刷评论,掀起了线上混战,成为一种恶性竞争,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师资不稳定,评论不真实,这不仅与家教O2O的初衷相违背,也是一种畸形的发展,不是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用户,而是在师资抢夺和评论上做文章,甚至出现了“一个教师一天刷出27小时工作量”奇葩怪事,家教O2O的发展何其混乱,可见一斑,这显然是一种错位的发展理念。

违背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

家教O2O市场上,真实、有用的评价,是家长选择教师的依据,也是教师信用升级的最重要途径。而在平台上疯狂“刷评价”,则严重违背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捏造成水平高、师资强的繁荣假象,“烧钱”垄断师资更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一旦资金链断裂,自然难以为继。

“家教淘宝”改模式才能走出窘境

改变中介式的运营模式

家教O2O与其玩没有彼岸的补贴游戏,不如把钱烧在专属师资队伍的培养上,打造平台专属的名师,让“家教淘宝”有宝可挖。 “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一旦家教O2O具备优秀师资,给客户提供优质的补课服务,就能营造口碑,进而吸引大量顾客涌入,让家教O2O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需要改变盈利模式

网络的最大魅力在于聚沙成塔,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而家教O2O专注于1对1家教,显然是自断臂膀,限制自己的优势。因此,家教平台更需向网络视频授课转型。如此,客户不花多少钱就能获取优质服务,教师讲课回报大幅增加,而家教平台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师资队伍建设成本。三全其美,岂不更好?

先把服务质量做上去

“家教O2O”平台需要的是严格管理制度,把教学服务质量提上去;对于“刷评”现象,应坚决制止。在传统和新潮的较量中,其实没有绝对的赢家;有的,只是服务和质量。这两方面过硬了,不但商家能笑到最后,也是用户之福。

监管不能缺位

造成这样的乱象,主要原因除了一些机构和人员的急功近利,还有,缺乏相应的监管和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教O2O作为一种新兴的家教模式,正处在摸索和发展阶段,很多地方还不到位,出现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互联网+家教的“约课”模式无疑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这种模式进行监管,出台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制定相关制度,采取相关措施,遏制不良竞争,规范发展,比如可以对公办教师参与平台进行解封,使教师资源社会化、市场化。比如,可以对假借家教O2O进行恶意融资行为给予打击和治理,比如,建立严格的监管监控机制,对线上家教进行审批和资质认证,建立监管和考核制度,确保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健康安全,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用户,成为教育有力的补充力量。

(据北京晨报、南海网、东方网、中国江西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