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流严斥分裂行为 街头“独戏”无人睇

时间:2016-09-26 13:35:03

“港独”近来活动猖獗。香港《文汇报》4月13日报道,有所谓“港独教父”之称的岭南大学助理教授陈云,日前声称已写出“本土政纲”。“本土政纲”鼓吹香港“独立建国”的狂妄言论,不仅如此,陈云还声称要参展香港书展去搅事。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规模盛大备受关注,陈云希望借此场合推动所谓“港独建国”行动。

4月初,媒体披露“港独”势力已在英国正式注册成立“香港独立党”,消息震动香港社会。《文汇报》报道称,“香港独立党”在伦敦注册政党,试图名正言顺地吸收海外捐款,再汇回香港支持“港独”行动。而“香港独立党”下一步计划到美国注册成党,准备“大干一场”。

在国外注册政党、公然为推行“港独”炮制政纲,“港独”分子勾结外国势力的动作一再升级,香港舆论予以严斥。

从思潮到行动,“港独”一再升级

有香港媒体人表示,以往“港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自从去年以来,“港独”势力越来越公开化和具体化,出现支持“港独”的具体行动。如今,“港独”不但有一套理论,又成立了组织,这是亮起的一个红灯,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报道称,在香港的游行示威以及公开场合中,越来越频繁地能够见到“港独”的旗帜与标语。“港独”者利用民粹的诉求,不断夺取政治筹码与出镜率。

观察近年来“港独”势力的口号和行动,不是煽动“仇共”、“仇中”的情绪,就是百般向外国势力要宠爱。从发起针对内地游客的“驱蝗”行动到今年以来的暴力赶客,“港独”势力在街头表演了不少闹剧。其暴力的镜头,重创香港的形象,也成为香港政治的一个危险变量。

“科幻小说”、“思觉失调”,香港主流舆论早已这样描述“港独”极端主张。现实中,“港独”分子们不甘沉寂,拿出了越来越极端的手法。最近又有民众举报,由“港独”组织出版的青少年读物以色情暴力内容来增加销量,企图吸引更多的未成年支持者,宣扬“港独”分离主义。

“‘港独’分子变本加厉,让世界知道他们的野心,会把香港推向深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呼吁香港市民应向“港独”说不,拒绝香港沉沦。

“港独”完全不被主流民意认同

近日,香港旺角街头再现荒诞一幕:几名激进分子摇旗呐喊宣讲“港独”思想言论,但档位前完全“零观众”,除了他们自己上蹿下跳外,路人和旅客视而不见,成了一场“港独”自娱自乐的无趣独角戏。

“港独”打着民主的旗号,却完全不被香港主流民意认同。据香港媒体报道,每次“港独”公开行动都难以超过十人,也会受到反“港独”民众的谴责。“香港社会滋生‘港独’情绪和思潮,反对派中出现鼓吹‘港独’的激进团体,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尚未形成反对派主流,也未取得可观的民意支持。”香港《大公报》报道如是说。

目前,香港各界已对“港独”势力越来越警惕。去年11月,立法会议员黄毓民抛出反对《基本法》的“全民制宪,重新立约”议案,就连大部分泛民议员也不敢附和,最后仅得5票被否决。

“港独”主张与街头的暴民表现,即便在香港反对派内部和公民运动力量内部也引起了反弹。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健民在4月初公开表示:“港独”排斥中国内地人民,“与法西斯没有分别”,他难以认同,也不会和他们讨论香港民主发展的问题。他说那些所谓本土派踢人行李和指骂路人,表面上是保卫香港,“实际是消灭香港”。

打击“港独”,有人提立法

也有香港媒体人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剖析“港独”。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指出,“港独”和“台独”都有一个特色,就是“恋殖”,而关键是历史失忆。“台独”不断歌颂日本殖民统治,而不会提日本人残杀台湾原居民的血泪史,也不会提到皇民化的统治下,台湾精英不准念法律和政治等学科,而只能当医生的政治歧视。同样的,香港那些高举英国米字旗的“港独”组织也是历史失忆,强调当年殖民时期的“好时光”,而不会记得香港过去的公务员系统,中国人与英国人是“同工不同酬”。

加强青少年的国情教育,增加国家认同成为近来香港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港独”绝不会得逞,但相关势力会祸乱香港,最终埋单的却是全港市民。香港时事评论员刘乃强表示,“港独”升级,不能“口硬手软”,要真正拿出手段来打击“港独”。在香港,有关“反独”的法律还是一个空白。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称,由38位香港大律师和律师组成的中澳法学交流基金会近日访问北京。基金会执委会主席马恩国表示,基金会执委会已向港澳办和基本法委员会提交了《反“港独”法》草案,内容是把“分裂国家”等行为以及资助上述行为都视为犯罪。

行政长官梁振英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无任何计划立法禁止“港独”行为,但要警惕“港独”思潮。虽然“港独”是香港700多万人中极小部分人的行为,梁振英强调:“值得政府关注,值得全社会关注。无论有多少人参与,我们应该关注,因为后果是严重的。”本报记者 李炜娜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