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许昌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6月1日起,许昌市区2路公交线将延长夜间运行时间,由于该线路经过大量社区、学校、商业网点及车站,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
2路公交车的运营区间为许昌东站至许昌学院医学院,单程长度19公里,途径31个站点,目前运营时间为每天6时30分至19时。6月1日后的运行时间为每天6时30分至23时。发车频率为6时30分至19时之间为6-8分钟发一班,19时后调整为10分钟发一班。由于该线路经过大量社区、学校、商业网点及车站,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出行需要,为了将更加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方便高铁乘客的需求,特别延长了2路的运营时间。
编辑 韩琳
从《蜗居》到《孔子》
□李俊瑶(河南许昌)
小三、房奴、反贪,这三个话题加在一起,会有什么效应呢?肯定相当惹眼,且会引起热议!
不错,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够超过《蜗居》的热度,连我们的温总理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因此,无论是手机短信里,朋友饭桌上,还是一些杂志的语丝栏里,都曾经云集过《蜗居》的经典台词秀。
应该承认,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在潜移默化地对人起着教化作用,尽管润物细无声,但效果更持久,影响更深远!因为曾在媒体分管宣传工作,我一直对作品的社会效果看得很重,曾经多次对编辑记者灌输一种理念:不要发那些让人看了对社会无奈甚至颓废的东西。比如拾金不昧反当被告等农夫和蛇之类的新闻。这种新闻多了,人的心就凉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媒体宣传有纪律,文艺作品却很开放,什么性啊,暴力啊,犯罪啊,本来是剧情烘托的需要,点到即可,却往往为看点而性,为票房而暴力!连床上镜头、作案细节都显露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负面的、应该简化的点缀成了重头戏!
就拿《蜗居》来说吧,编剧和导演的良苦用心是,要揭露社会的灰暗,结尾也很主旋律,坏人没有好下场:宋思明自杀了,海藻失去了子宫。但现实效果如何呢?许多观众似乎没有领会导演的意图,有的看到了一套房子引发的血案,有的从剧中影射的现实里得到了某种启示:一些女孩子说,大学毕业怎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些贪官说,与商人结盟必须选对人,千万不能找那种扶不起的阿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所以,《蜗居》更直接的影响是,姐姐海萍靠吃苦耐劳买房的艰辛与奋斗,虽然是正面形象,但与妹妹海藻做小三得到的房子、宝马、500万元相比,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宋思明对家庭负责,对情人真心,对世事洞察,对工作游刃有余的做派,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钦佩。显然,该剧的道德教化作用是尴尬的,没有几个人真正得到正面引导,反而更多的看到了投机者的滋润,于是变得蠢蠢欲动。而一旦恶行在传播中被竞相效仿,就有可能形成社会的普遍病态。
这就是影响!有时候,社会风气就是在这种负面影响中变了味儿。现在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看影视剧?不敢让孩子上网?就是里面的负面东西太多!
等到我看了电影《孔子》,我才感觉到,我们这个转型时代太需要信仰的重建了,太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巩固了。当经济开着宝马高速行驶时,思想却骑着毛驴在小土路上步履蹒跚,这和谐吗?
《孔子》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幕是卫灵公问政。公问孔子:卫国人多而乱,如何才能治理好呢?子对:让百姓富裕。公说:不少人已经很富有,社会怎么还不安定呢?子对:施教化以致和谐。
是啊,两千多年前的一幕,多么切合现代的实际!我们现在不能算不富了,但仓廪渐渐实了,知礼节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
《孔子》以散文体的记录笔法,试图在给现实某种答案。从他出任鲁国宰相时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来看,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确实在好转。尽管四年后,他受到三桓排挤,不得不周游列国,但最后排挤他的人在晚年还是将孔子召回鲁国,要用孔氏的治国之道,去挽救世道于即倒,挽回人心于即坏。
遗憾的是,《孔子》远没有《蜗居》的影响力大。好在孔子的影响不是指望一部电影,如果说这部电影的教化作用还有限的话,那么,全球孔子学院的风起云涌,应该是一种不可阻挡的道德力量。但我们还是期待《孔子》这样的电影拍得越多越好,拍得越好看越好,毕竟,这样的片子多了,好看了,清风与正气的潜移默化就会越来越强。长大了我想当贪官的雷人童语就会越来越少,孔子式的仁爱精神,或其他更积极的处世理念,就会越来越多!
也许我们还不能过于期待影视作品的感召力,也许这种感召的过程还相当漫长,但就像农夫从不因天灾人祸、颗粒无收就放弃明年的耕耘一样,我们不能因理想受挫就改变理想,我们也不能因为社会的转型就怠慢了信仰的重建。你说呢?
编辑 张家恒
许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