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上看基韦斯特游船码头,十分壮观。中间照片中的两个人,左边是海明威,右面是老渔夫的原型富恩特斯。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的故居,在佛罗里达半岛东南角靠近迈阿密的基韦斯特岛上。从迈阿密向南的佛罗里达海峡,有包含约1700个小岛的一串岛屿,名叫佛罗里达礁岛群(Florida Keys)。岛群渐渐弯曲向西,把大西洋与墨西哥湾分隔开来,并画出了佛罗里达湾。
这些岛屿大多是珊瑚礁,直到最底端的基韦斯特岛(Key West),意译为西礁岛,再往外只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Dry Tortugas。这样,基韦斯特岛就成为美国本土最南端有人居住的小岛,岛上的小城基韦斯特市就是美国最南端城市。
这个岛屿面积19.2平方公里,人口25,000多。在19世纪早期,这里因是捕龙虾者、捞海绵者、雪茄匠人、小说家、探宝者和各种野心家的聚集地而出名。另外,这里还寄生着大批臭名昭著的沉船抢掠者,这些人经常故意设置错误的灯标使船触礁,然后登船抢掠。直到19世纪中叶设立了一系列灯塔后,才结束了这种卑鄙的生计。
对于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基韦斯特市可以算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了,在美国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它那样有着丰富的过去。
早在1905年,基韦斯特就是佛罗里达人口最多的城市,当时美国的实业巨子亨利弗拉格勒决定把铁路一直修到基韦斯特。这一段跨海铁路长达204公里,完全靠佛罗里达礁岛群中一长串小岛连接起来。
整个工程艰苦而浩大,海上飓风一次次摧毁了已经修建好的铁路,经过七年的努力,弗拉格勒的梦想实现了,他还乘坐自己的专列抵达了这座位于大洋中的小城,在那里为自己风风光光地办了80大寿的庆典。
可惜的是1937年的一场猛烈的飓风,卷起巨大的海浪,把辛辛苦苦花了七年功夫建造起来的跨海部分铁路路基,冲毁殆尽。那时美国的经济刚从30年代初的大危机后开始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已经来临,国家没有实力和精力修复这条铁路。
直到后来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时,北起缅因州南达佛罗里达州南端基韦斯特市全长2000多英里的一号公路,才用42座跨海大桥连接了佛罗里达群岛上的六座城市。其中最长的一座有七英里。在每一个长长的跨海大桥旁边都有一条人行桥,是钓鱼人的好去处。中途还建有一个直升飞机场,遇到紧急情况可用飞机救援,考虑十分周全。
马劳瑞广场 观光车枢纽
游轮靠岸,泊位在基韦斯特岛的西北角一个广场边。这个广场叫马劳瑞广场(Mallory Square),是岛上一个有名的景点。
基韦斯特被誉为世界落日之都,马劳瑞广场又是最佳落日观赏地,还是观光车的枢纽站。有两种车可以乘坐观光市容。一种是完全敞开式的,一节车厢四排双座的座椅,一长串车厢有一个外表装饰成火车机车的车头在路上行驶。
另一种是大巴,不同颜色走不同路线。我们选择的白色大巴,这是一条适合老年人的旅游路线,共有八个停靠站。可以在这八个站中任何一个下车,在附近游览后回到车站,凭衣服上所贴的标志,再上同一路线的车去游览。末班车的时间是下午4时30分,只要在这时间以前,随便何时何站都可以上下车。
故居门面俭朴 一片绿油油
海明威的故居位于第六站Whitehead St。(白头街),下车后往前走几十米,马路对面便是。故居坐西朝东,北面是条小巷,故居四周有约一米多高的砖砌围墙,围墙上面有高大树木的枝叶伸出墙外。小巷转向白头街拐角处和靠近门口的墙上嵌着木制铭牌,说明该院落是海明威故居,开放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5时,门票成人13美元,儿童6美元。
故居的门不大,十分普通,几乎没有装饰,进门右侧是一个不大的售票亭。迎面是一座二层楼房的主体建筑,一条石板路通向这座二层的主楼。这是两上两下的建筑,南边一间较宽,有两扇落地长窗,北边一间只有一扇,中间是楼梯间。
北房较长,分为两间前面是餐厅,后面是厨房。南房和楼梯间后面是走廊,楼梯间和厨房都有门通向走廊。楼上一边是卧室和卫生间,楼梯间一侧靠墙有一个摆放许多书的大书架,另一间空荡荡的只有两个玻璃柜没多少东西,不知道原先派什么用场。
餐厅和上下楼梯间的墙上挂着许多他不同时期的照片,他和家人的合影,照片下的介绍,叙述了他的生平各时期的事迹。餐厅放着几个玻璃柜,陈列他各种版本的著作,包括珍藏的手迹,以及他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原因获得的奖章、获奖证书等。
这座故居建于1851年,海明威在1931年购得时已经是有80年历史的旧屋。主楼和后面的小楼只占整座故居面积一小部分,其庭院相当大,160多年的老宅因为有人精心管理,房屋虽旧却维护得很好。院落中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其中不乏百年老树。
树下草坪散布几张供人休憩的座椅,庭院小路由石板铺就,虽然没有中国式庭园的假山、亭子,倒也古朴自然。
旷世名著 在工作室完成
30年代海明威有过一次非洲之旅,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他于1935年出版了游记《非洲的青山》和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主楼后面是一座单间的二层小楼,室外楼梯上楼。楼上是海明威的工作室,书桌上摆放着他用过的打字机等物品,他的短篇名著《乞力马扎罗的雪》就在这里写成。那是一部极为成功的意识流小说,被称为海明威艺术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具有时空交错、现实与梦幻互为表里的特点。
楼下有一个出售海明威著作的小书店,兼售故居明信片之类的纪念品。
老人与海 写下无数传奇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故事梗概是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Marlin),这是鱼纲鲈形目旗鱼科的大型海洋鱼类的俗称,广泛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之海域的200米以内的上层水域。老人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他。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这篇小说塑造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就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很快引起文坛轰动。美国人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美国人勇于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第二年就以小说类作品,获得了普利策艺术奖。
1954年瑞典文学院因为《老人与海》,把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海明威。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文体风格中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
老友和爱猫 展室没缺席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翁桑地亚哥的原型富恩特斯是一位清贫的古巴渔民,1937年他向海明威讲述了自己的捕鱼经历,15年后海明威据此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海明威和富恩特斯终生保持深厚的友谊,海明威1961年7月2日自杀前一天,还给富恩特斯写过信。
客厅西墙上挂着两幅分别表现桑地亚哥捕获马林鱼,以及正在和鲨鱼搏斗的油画,两幅画中间是一张拼接的照片,照片左边的是海明威,右面是老渔夫的原型富恩特斯,已经相当苍老,当中是停在码头的渔船。下面还有一张较小的富恩特斯的照片,比上面一张更是老得多,这不奇怪,因为他活了104岁。墙边一个玻璃柜里有一个渔船的模型。
因为海明威爱猫,故居里有一个猫舍,养着几十头猫,白猫、黑猫、花猫、灰褐色的猫,都是肥肥的,不怕陌生。不仅在展室有猫卧躺在沙发、地板上,漫步在庭院里更会不时遇到猫,最稀奇的是这些猫里面,许多有六个脚趾。它们都是海明威生前所养宠物猫的后代,六个脚趾也许是近亲交配的结果。(作者:顾雪芳 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