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作家首获“鲁迅杂文奖”

时间:2016-05-28 08:11:25

5月25日,河南省杂文学会理事、许昌市杂文作家、原许昌晨报《红茶坊》专栏作者李俊瑶的一篇旧作从《蜗居》到《孔子》,摘得鲁迅杂文奖银奖第一名。

鲁迅杂文奖是全国杂文领域最重要的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本次评选活动由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和湖北省杂文学会共同举办,得到了全国各地杂文学会和杂文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次评选共收到全国各地近300件参评作品,其中有单篇杂文,有杂文著作等,不少都是近年来创作的精品杂文,不仅具有思想性、批判性、建设性、时代性,而且具有艺术性、独创性、通俗性、趣味性。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据了解,本次全国只有31名作者获奖,河南省仅两人。此次李俊瑶作品获奖,是通过河南省杂文学会推荐,作者称颇感意外,这也是该作家多年笔耕不辍的一个回报。在恭喜咱许昌作家获奖的同时,咱们也一起品鉴学习一下李老师这篇杂文的风骨吧:

从《蜗居》到《孔子》

□李俊瑶(河南许昌)

小三、房奴、反贪,这三个话题加在一起,会有什么效应呢?肯定相当惹眼,且会引起热议!

不错,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够超过《蜗居》的热度,连我们的温总理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因此,无论是手机短信里,朋友饭桌上,还是一些杂志的语丝栏里,都曾经云集过《蜗居》的经典台词秀。

应该承认,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在潜移默化地对人起着教化作用,尽管润物细无声,但效果更持久,影响更深远!因为曾在媒体分管宣传工作,我一直对作品的社会效果看得很重,曾经多次对编辑记者灌输一种理念:不要发那些让人看了对社会无奈甚至颓废的东西。比如拾金不昧反当被告等农夫和蛇之类的新闻。这种新闻多了,人的心就凉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媒体宣传有纪律,文艺作品却很开放,什么性啊,暴力啊,犯罪啊,本来是剧情烘托的需要,点到即可,却往往为看点而性,为票房而暴力!连床上镜头、作案细节都显露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负面的、应该简化的点缀成了重头戏!

就拿《蜗居》来说吧,编剧和导演的良苦用心是,要揭露社会的灰暗,结尾也很主旋律,坏人没有好下场:宋思明自杀了,海藻失去了子宫。但现实效果如何呢?许多观众似乎没有领会导演的意图,有的看到了一套房子引发的血案,有的从剧中影射的现实里得到了某种启示:一些女孩子说,大学毕业怎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些贪官说,与商人结盟必须选对人,千万不能找那种扶不起的阿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所以,《蜗居》更直接的影响是,姐姐海萍靠吃苦耐劳买房的艰辛与奋斗,虽然是正面形象,但与妹妹海藻做小三得到的房子、宝马、500万元相比,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宋思明对家庭负责,对情人真心,对世事洞察,对工作游刃有余的做派,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钦佩。显然,该剧的道德教化作用是尴尬的,没有几个人真正得到正面引导,反而更多的看到了投机者的滋润,于是变得蠢蠢欲动。而一旦恶行在传播中被竞相效仿,就有可能形成社会的普遍病态。

这就是影响!有时候,社会风气就是在这种负面影响中变了味儿。现在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看影视剧?不敢让孩子上网?就是里面的负面东西太多!

等到我看了电影《孔子》,我才感觉到,我们这个转型时代太需要信仰的重建了,太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巩固了。当经济开着宝马高速行驶时,思想却骑着毛驴在小土路上步履蹒跚,这和谐吗?

《孔子》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幕是卫灵公问政。公问孔子:卫国人多而乱,如何才能治理好呢?子对:让百姓富裕。公说:不少人已经很富有,社会怎么还不安定呢?子对:施教化以致和谐。

是啊,两千多年前的一幕,多么切合现代的实际!我们现在不能算不富了,但仓廪渐渐实了,知礼节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

《孔子》以散文体的记录笔法,试图在给现实某种答案。从他出任鲁国宰相时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来看,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确实在好转。尽管四年后,他受到三桓排挤,不得不周游列国,但最后排挤他的人在晚年还是将孔子召回鲁国,要用孔氏的治国之道,去挽救世道于即倒,挽回人心于即坏。

遗憾的是,《孔子》远没有《蜗居》的影响力大。好在孔子的影响不是指望一部电影,如果说这部电影的教化作用还有限的话,那么,全球孔子学院的风起云涌,应该是一种不可阻挡的道德力量。但我们还是期待《孔子》这样的电影拍得越多越好,拍得越好看越好,毕竟,这样的片子多了,好看了,清风与正气的潜移默化就会越来越强。长大了我想当贪官的雷人童语就会越来越少,孔子式的仁爱精神,或其他更积极的处世理念,就会越来越多!

也许我们还不能过于期待影视作品的感召力,也许这种感召的过程还相当漫长,但就像农夫从不因天灾人祸、颗粒无收就放弃明年的耕耘一样,我们不能因理想受挫就改变理想,我们也不能因为社会的转型就怠慢了信仰的重建。你说呢?

编辑 张家恒

许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