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拍摄到了中国试飞院一架伊尔76试飞的画面,该机左翼内侧安装了一台新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可以看到,该发动机短舱和结构类似于美国CFM56-7发动机和GE90发动机。
这架挂载新型发动机进行试验的伊尔76最早在2014年1月首次曝光,有分析认为该新型发动机就是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的“中国心”WS-20发动机。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款发动机就是中国以“太行”发动机为基础,自行研制的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将主要用于运-20大型运输机,未来,还可作为大型客机、新型双发中型运输机、飞翼布局远程隐身轰炸机和第二代远程反潜巡逻机的主要动力。
据外国媒体推测,这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已经进入飞行试飞阶段,将在未来5至7年内投入使用。至此,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俄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大涵道比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国家,该型发动机不仅填补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更是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可以说,迈过这道坎,中国航空发动机将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就像突破那层“窗户纸”,一系列先进技术将被接连攻克。
据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公司网站1月9日报道,2014年12月6日,是成发历史上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某型号发动机自9月16日成功交付试飞单位以来,历时80天,在完成了地面装机、测试改装和科研试飞等工作后,圆满完成了整个试飞工作。在试飞中,发动机工作稳定,参数正常,满足试飞技术要求和大纲规定,得到了空军领导和某试飞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试飞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同时挂飞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试飞单位的大力支持,这一切都为某型号发动机鉴定试飞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圆满完成试飞任务,公司精心制定了试飞保障方案,明确了保障目标,落实了相关责任;采取“分工合作、责任自负”的原则组织试飞保障,并负责发动机技术质量问题的判定和分类等相关工作;与中航工业西控等附件厂联合成立了试飞现场服务保障组,全力配合试飞某单位开展发动机服务保障,解决试飞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同时与飞行员积极沟通、协调,明确每次试飞任务的工作内容。
9月16日,公司将备试的发动机交付试飞单位,在经过了装机、测试改装等一系列工作后,确保了10月29日首飞成功的实现。
本次试飞任务圆满完成,主要得益公司成立的现场技术保障组、专家组的有力组织和现场保障。在明确了保障程序、信息交流方式、保密规定和制定了备件与故障件返修方案等措施基础上,为试飞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为确保试飞工作顺利开展,试飞现场保障组成员在组长张北川的带领下,仔细研究试飞技术要求,将存在共性的试飞项目统计归类,并与试飞单位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计划方案,达到减少无效试飞,以确保某型发动机有效试飞。
从试飞飞机在巨大轰鸣声中展翅飞翔的喜悦,到收获试飞圆满成功的自豪,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最终收获的成功,彰显了成发人立志航空报国的坚强意志。两个多月的试飞,不仅证实了公司研制的某发动机性能稳定、可靠,也让公司熟知了整个试飞流程,更标志着某型发动机研制进程的重大历史突破。
2012年,珠海航展展出的我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据悉,该发动机具有四大特点:高效率,低燃油消耗;高可靠性,长使用寿命;低排放,低噪音;低维护成本,维修性佳,将用于国产大飞机。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