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9月9日电 (记者 童静宜 胡丰盛)白墙黑瓦,飞檐翘角,静祕庄重的庙宇祠堂,还有窄窄长长巷弄阴凉处手摇羽扇的耄耋老人……走进浙江缙云的河阳古村落,置身于1500余间明清古建筑中,漫步在青苔的石子路上,看那炊烟袅袅升上屋顶,一种旧时光的气息扑面缓缓而来。
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河阳古民居至今未被过度开发。“河阳有1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我们要尽可能的保护好,维护好它的原汁原味。”新上任的缙云河阳古民居管委会主任李德扬正谋划着如何修旧如旧,让河阳古村重现昔日精彩。
千年古村 至今传承四十二代
河阳村位于浙江南部缙云县新建镇,距杭州200多公里。这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水系、道路基本延续着元代村庄的特色。最特别的是当地保持了古朴的民风民俗,该村的人九成姓朱,依然是家族式的生活,耕读传家。
静静蹲在老村口的一对“石稀罕”,有着600余年的历史,历经风雨后仍然风采依旧,守护着这个目前缙云保存规模最大、极具江南特色的中国古村落。
“我们村单是明清年代的建筑就有1500余间。”今年72岁的朱益清,是土生土长的河阳人,河阳古村的点点滴滴让他倍感自豪。
唐末僖宗年间(约公元九世纪七十年代),河南信阳人朱清源被吴越钱武肃王聘为掌书记。钱武肃王死后,朱清源携弟朱清渊游括苍之缙云,看到那里山水秀丽,就在山下择风水宝地而居。为使朱氏后裔不忘本,取河南信阳各一字而名“河阳”。
朱氏自河阳定居以来,已繁衍42代。千余年来,河阳虽屡遭兵祸劫难,但几番兴衰后,这个千年古村始终屹立。
走进古村落,150米长的古街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古街左右,各自分布着五个古建筑群,六个朱氏宗祠,全是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房,它们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以宽1到3米的巷道相隔。宗族庄园式则分布在古街北面,大多砖木结构,四合院设计。规模较大的有“廉让之间”、“耕凿遗风”、“循规映月”等。大多数建筑都是十八间房,故称“十八间”。
河阳村不仅古建筑保留得比较完整,而且还是著名的“进士村”,文化底蕴浓厚。
据悉,河阳村历代“耕读传家”,宋元时期就出了8名进士。“一个村子能够出8名进士,在当时也很罕见,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听闻特地赐了我们一对‘石稀罕’。”朱益清不无自豪地说。
由于村里做官的人多,河阳村曾经富甲一方,因而也成为外盗贼时常骚扰的“目标”。为了抵御盗贼,村里大规模建造“十八间”民居,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封火弄堂,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庄园。这一做法形成了河阳村现在特有的建筑风貌。
“客家人有大土楼,我们有‘十八间’,甚为罕见。”朱益清说,2013年在文化部等部门首批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中,只有河阳村有这种格局。
在这些民居中,“廉让之间”是河阳所有“十八间”建筑中最精致、设备最完整的封闭建筑。“廉让之间”意指廉洁谦让的人家,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它有独立的自用水井,整幢建筑分为前厅、后堂、伙房、猪舍、厕所几部分,共计35间。外墙题有字画古诗,房内木梁、木柱上方,木雕动物栩栩如生,若仔细看,甚至可见菜叶上停有小虫。木雕窗户方格子细如筛孔,手指插不进去,雕刻之精细,让人惊叹不已。
一墙一砖一瓦皆故事: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
也许是因为时间的积淀,才会让河阳古村变得如此有味道。漫步在古村的老街上,随便撞进眼帘的一口古井、一段白墙,一道大门,都有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让人忍俊不禁,或让人唏嘘不已。
古人打井,总是要打在自家院子里。
有的人家,考虑到风水地气等问题,甚至要将水井打在屋子里。但在河阳,却有一户人家偏偏将井打在了家门口的路边上。
“这口井叫作‘陪嫁井’!”朱益清告诉我们。这口井,也有一个故事。古时,河阳曾经富甲一方,当地流传:“有女嫁河阳,赛过当娘娘。”在古时,都讲究个门当户对,外地的富裕人家,都喜欢把女儿嫁到河阳。有一个外地富户,把女儿许到了河阳,为了女儿嫁过来不被男方轻视,女方陪嫁时,会将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带上,十里红妆也不鲜见。因此,夫家自嘲:“什么都陪嫁了,水总要喝我们家的吧!”谁知岳父听了这句话,立刻雇人在男方家门前凿了一口水井,意在告诉对方,“连水都不喝你们家的。”
今年72岁的朱益清,就好像河阳村的一部活历史。河阳的一墙一砖一瓦,都成了他口中的一个个故事,对我们娓娓道来。
由于对家乡的热爱,他编写了一本《河阳民间故事》,哪怕脚下的一草一木,也能说出个典故来。“门前的这个铜钱图案为什么不完整?”朱益清指着古宅门前一处用石子铺就的铜钱图案说,“你看它有一部分已经被门槛盖住了,寓意着这枚铜钱已经进门了,是招财进宝的意思。”
这枚铜钱可不一般,它还可以预报天气。
因为几条边的泥土在铺设前经过盐卤水浸泡,天气转阴,铜钱就会返潮变黑。“河阳不但有气象钱,在有的天井里还有气象鹿,气象牛呢!”朱益清老先生说。
跟随着老先生的脚步,我们穿堂过弄,在青瓦白墙,雕梁花窗间,寻找那些散落各处的记忆碎片和历史故事。而那墙上的片片浮雕,丝丝彩绘;廊下、神龛、牛腿上精致的图案,亦使人禁不住赞叹古人的智慧。
这种智慧除了包含技能技巧的学识之外,更多的是想象。在这方面,河阳的祖先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一条古巷的圆洞门额上,有一横批:上牛下田是“耕”,上口下心是“读”,屋顶下的人是“家”,飘动的云是“风”,合在一起念着,便是“耕读家风”,让人禁不住赞叹朱氏先贤的智慧。
答樵路是河阳古民居的精华。一座座如桅似帆的马头墙争先恐后地述说着古代河阳人的生活细节。一堵墙,就是一个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那堵矮矮的“贞洁墙”,其情节如同当下的绯闻,好听且耐看,但因为一扇扇大门的阻隔,局外人很少能够知晓。据说,故事主人公的后代如今仍然健在,只怕隔墙有耳,聪明的导游就此打住,然后折返,却把我们的好奇之心说得痒痒的。
千年河阳古村落 期待它的精彩
现在的河阳村可大致划分为河阳新村和河阳古村两个部分。如今,大部分村民陆续从河阳古村迁出至外围的新村,古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就像所有的古村落一样,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成为河阳古村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
每年春节,河阳200米古街上都要大摆千人“状元宴”,举行千人大踩街、三十六行民俗表演、莲花落唱诵、打铜钱鞭民俗表演、钢叉舞摆阵、婺剧表演、河阳剪纸擂台献艺等各式民俗狂欢……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
去年除夕夜,河阳古村“十八间”住宅的“耕凿遗风”大院中,朱姓家族举杯贺新年的画面,甚至登上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
河阳古民居的历史文化底蕴已经是一块金字招牌。
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赵月枝也是河阳人,最近,她刚刚在家乡发起成立了一个河阳乡村研究院。在赵月枝看来,河阳村作为千年古村落,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研究基点,“这不仅仅是因为狭隘的乡愁,更因为河阳古民居的千年历史渊源和浓厚的文化积淀。”
“只要悉心改造,河阳古村未来在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有望大有作为”,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提醒,目前首当其冲就是要尽快出台保护性规划,要吸取其他古村落发展和保护的教训,充分考虑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必要时要可以给村民适当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保护好村内的古建筑。
“河阳古村的发展,保护为重,适度开放为辅”。李德扬表示,开放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目前,缙云县委县政府对河阳古村的保护开放规划已经在设计中。李德扬就是重新整合后的河阳古民居管委会主任,到任还不到一个月。
古村的人们也已经行动起来,纷纷捐出家中收藏的上千件古文物,建立了两个民俗博物馆:一个馆内陈列着古家具、古农具等;另一个馆内陈列着刺绣、河阳剪纸、古代生活用品、古代服装等等,供游人参观。
行走在干净古老的石子路上,身边的荷花池正绿,而前方的祠堂错落有致,在古今的和谐相融中,河阳的明天更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