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菊杰,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老一辈人对她的熟悉源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成为“亚洲第一剑”;新一辈人对她的陌生是因为26年前在她大红大紫之时选择定居加拿大。巧合的是,中国女足两场小组赛所在地也正是栾菊杰定居的城市——加拿大埃德蒙顿市。曾经的英雄,今天的栾菊杰过着怎样的一种剑客生涯呢?
放弃高待遇 出国闯天涯
“菊姐可是我们年轻时的偶像,她现在也是加拿大华人圈的名人,与她的合影将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张合影。”今年五十出头的导游老金告诉我们,当年的栾菊杰是国民偶像,扬眉剑出鞘。她出国前,是团中央委员以及江苏省人大代表。但她放弃了这些荣誉和待遇,毅然来到了加拿大。她所在的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是没有盈利的社团。俱乐部除了栾菊杰外,还有一名主席和三名助教,但这里已经是北美最大的击剑俱乐部了。这位昔日的奥运冠军一年要开三个学期的课,加起来要教八九百人,而且教的人多少与她的收入没有关系。“在加拿大,体育不是政府的,要么自己开俱乐部,要么就加入这样没有盈利的俱乐部来教学。”教学旺季,栾菊杰甚至每天从上午9时上课到晚上10时,还要照顾家里,给孩子们洗衣服做饭。
这样的工作强度,栾菊杰26年始终如一。“俱乐部虽然不是我的,但和我的没有区别。我在这里,俱乐部就还能盈利,继续生存下去。加拿大政府对我们不错,每年暑期会给我们一个助教补贴,每两年还让我们俱乐部的人去赌场做义工,40多个人两天下来能有七八万加币的收入,政府是在给机会去赚钱补贴俱乐部的运营。”
放弃进名校 当城市名人
刚来到加拿大的时候,阿尔伯塔这个出过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加拿大名校给了栾菊杰全额奖学金,但栾菊杰最后竟然放弃了读书深造……
栾菊杰刚到埃德蒙顿时,这里只有1000华人,而现在已有10万人了。起初来到俱乐部的时候,栾菊杰要出去打工,但俱乐部不让她走。问她为什么不回国发展赚更多的钱时,栾菊杰回答,“不用去中国,我去美国就可以赚更多的钱。然而,在埃德蒙顿这么长时间了,这里给予了我太多的荣誉。”在加拿大,有一项非常有名的击剑赛事,是用栾菊杰的名字命名,而此前只有过世且功勋卓著的人才有这样的荣誉。
栾菊杰说,在中国,很多政治荣誉是自上而下给你的,但在这里,荣誉是自下而上的,这些荣誉会让人融入这个社会,成为社会一分子。来到埃德蒙顿后,有人默默地推荐栾菊杰参选了“城市名人”这样的竞选。她说:“我觉得没兴趣,在中国什么荣誉都得过了,他们来问我要任何信息,我都不给。后来被提名了,去参加现场活动一下子就给镇住了。现场很正规,有一千多人,还要走红地毯。”那一次,栾菊杰没被选上。2008年,栾菊杰又去了,还叫上了她的一些朋友去观礼。当时,现场发了一个册子,朋友看了其他候选人的资料都说,“哇,这些人都很厉害,好像每个人都比你厉害。”栾菊杰就跟朋友说,“就是带你们体会一下,加拿大的每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都非常了不起。”那一次,栾菊杰获奖了,当她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全场一千多人都站起来为她鼓掌。“我当时才觉得自己已融入了这个社会。我对俱乐部说,你们不炒我,我不会走。所以以后有很多优厚待遇找到我的时候,我都拒绝了。”在埃德蒙顿的市政厅里,栾菊杰的照片和简历也被挂上了城市名人墙。
妈妈是英雄 儿女竟不知
落户加拿大后,栾菊杰从名动大江南北的中国击剑英雄,变得默默无闻。她的儿女们只知道自己的妈妈曾经拿过奥运冠军,但并不知道他们的妈妈曾经是中国的奥运英雄。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栾菊杰带着孩子们坐地铁,几乎身边每个人都要找栾菊杰签名照相。有一天下雨,大家都争相把雨具给栾菊杰使用,孩子们这才明白,他们的妈妈是个大英雄。栾菊杰是典型的中国女性,在外女强人,在内贤妻良母。“我经常和老公开玩笑说,我嫁给你,我从将军变成了奴隶,你就从奴隶变成了将军。”栾菊杰秉承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在普通工人家庭出生,即使工作这样辛苦和紧凑,她也不会埋怨和发火。虽然平时回家很晚,但栾菊杰有时间就做家务。“我现在就能给你下一碗馄饨,东南西北的菜,我也都做得可以,南京香肠我也会灌。”栾菊杰自豪地指着击剑馆里的一台大冰箱,这里的食物都是用来给练剑孩子们做三餐的。
57岁的栾菊杰,身材矫健,步履轻盈。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两次被叫了出去,给学生做训练指导,亲力亲为。她说:“我觉得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不管谁来,我都跟他们说,要先做人后做事。我会给他们洗衣服、做东西吃,从早忙到晚,他们跑步我也陪着跑。这些学生,我随便骂他们都不会在意,我在训练上很认真,没有讨价还价的。”谈到中外孩子在她那里学剑的不同,栾菊杰认为,“外国孩子学习击剑是兴趣为主,但中国的家长关心的多是成绩。”
人生像皮筋 越拉会越长
26年如一日,栾菊杰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女性。栾菊杰说:“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是中国人。成功不成功都没关系,中国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毅力。人的毅力就像橡皮筋,越拉越长。”
去年,她回到国内,帮老队友代课,当时队里一个小孩说动作容易,栾菊杰当时就怒了。“你做我也做,做完我们出去跑十圈。不要跟我吊儿郎当的。”那个孩子见栾菊杰发火了,就说算了。栾菊杰又追着说:“你说算了不行,不要认为我做不到,训练完我就跑了十圈。”训练完了,栾菊杰果然又跑了十圈,一共4000米。而队里十七八岁的女孩基本没有能跑得过她的。栾菊杰就像拉皮筋一样,一直拉着自己,不停脚步。北京奥运会,她抵达北京的前一天晚上还在教孩子们练剑。“不上班就没有钱啊,所以什么倒时差、调时间,都没有。”这就是国外奥运选手的体育环境。比起国外,现在中国运动员的条件是太优越了。
在栾菊杰狭小的办公室里,凌乱地放着一些奖牌和奖杯。她说:“我这个人就这样,让我拿出所有的奖牌和奖杯,我都没有,大部分都捐出去了,就留了几块金牌。”中国女足这次恰巧在埃德蒙顿比赛,原本栾菊杰是要去现场为女足姑娘们加油的,“我们做教练的要学习救人的急救知识,每三年有一次,8个小时的课。等我上完课回家,比赛只有1分钟了,就看到了那个点球。中国女足表现得很好,相信她们会有更好的未来。”栾菊杰说。
本报记者 陈赢 刘大伟 李戈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