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律师》--末代剧王-天价难买好口碑

时间:2016-09-12 09:46:52

电视剧《离婚律师》正在多家卫视播出,该剧以其近1.3亿元的投资和高达300万元的单集售价,刷新了国产电视剧的身价新高。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一剧两星”政策(指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将于明年实施,业内普遍猜测该政策将催生电视剧制作方降低成本。作为新政实施前的“最后疯狂者”,《离婚律师》在行业内被冠以“末代剧王”的头衔。

尽管《离婚律师》身价不菲,有姚晨、吴秀波两位一线明星坐镇,画面堪称精美华丽,但从播出一周以来的观众反馈来看,“末代剧王”并未实现收视率与口碑的双丰收,甚至在成本回收上也存在问题。如此尴尬的现实处境让人不得不反思,仅靠烧钱未必能拍出好作品。

“末代剧王”竟然难赚钱

暑期档向来是电视荧屏大战的巅峰时刻,尽管有《古剑奇谭》《产科医生》等热播电视剧参与竞争,《离婚律师》甫一登场,便显现出强劲的收视势头。首播当天,该剧在CSM34城的收视数据中排名第二,随后收视率一直位列收视排行榜前五名之内。不过,如此光鲜的收视成绩,却不能打消制片方的心头愁云——这部试图依靠“大明星、大制作、高品质”策略取胜的电视剧,很难说是一笔赚钱的生意。

据《离婚律师》制作总监罗刚透露,该剧高达1.3亿元的制片预算,在实际操作时几乎是满打满算地花光了,“光演员片酬就占了一半。”据他介绍,虽然姚晨和吴秀波进组时,自带了来自国际一线品牌的服装赞助,表面上看是减少了剧组的置装费预算;可实际上,为了搭配这些名牌服装,剧组不得不花钱购买同样品质的服装,结果使得全剧置装费比原先的预算高出了四五倍,达到近千万元之多。

该剧所需的拍摄设备投资,也在预算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据罗刚介绍,为了让影像画质过关,该剧剧组特别购置了六台用于拍摄4K画质的电影摄影机,还为每台摄影机配备了八个镜头,而这笔投资有四五百万元之多。另外,由于国内处理4K影像的后期制作技术尚不成熟,剧组专门请来了美国专家操刀;为了保证播出制式过关,还前后拍了三次样片。这无形中都增加了该剧的制作成本,也加大了后期成本回收的难度。

高投资没能博得好口碑

虽然《离婚律师》片方用心良苦,该剧收视数据也算喜人,可观众的注意力显然没放在华丽美服和精致画面上。在该剧开播后不久,就有不少观众对剧情和人物形象提出质疑,甚至出现了高收视、低口碑的怪现象。

有观众原本以为《离婚律师》是一出律政题材剧,谁知没看几集却发现,该剧走的还是情感剧的老套路,“两个对立的律师这么快就开始发展感情了。”还有专业人士发现,剧中一些情节经不起推敲。有律师指出,剧中出现了婚姻出轨一方被“净身出户”的情况,而这种做法并不符合我国的法律规范。另外,还有律师对剧中人物的接案方式、偷偷录音取证等细节提出了质疑,认为该剧的剧情设计太不严谨。

下了血本拍的电视剧,却没能讨好电视观众,陷入尴尬境地的《离婚律师》成了不少同行眼中的反面教材。知名编剧苏健指出,现在电视剧行业内有一股不正之风,一些电视剧投资虽然很高,却很少把钱花在编剧、导演等核心层面。他不客气地说,如果片方手里有真正的好剧本,根本不必为有没有大牌演员参演而担心,“反而是剧本有些问题的,才要靠大牌演员来补。”

编剧余飞也对《离婚律师》的“烧钱”方式表示不解:“没发现什么奇特的场景和打斗的场面,不明白这么高的预算都花在了哪里。”在他看来,目前一些所谓“剧王”,只是将关注点放在了高预算和大明星上面,反而忽视了编剧技巧、选材角度等更为核心的方面,“如果这部分没做扎实,预算再高,明星再大牌,‘剧王’也只能是徒有虚名。”余飞呼吁电视剧片方能够对此进行反思,“即使是高预算,至少也应该踏踏实实地把钱用对地方。”

“剧王”神话明年难再现

随着“一剧两星”新政明年起实施,类似《离婚律师》这样的“烧钱剧王”,或许将会成为一个传说。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一剧四星”政策,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可以同时在四家上星频道播出。以成本高达1.3亿元的《离婚律师》为例,四家卫视同时购买该剧,平均每家卫视需要支付三四千万元左右的费用,尚且还能负担得起;但是“一剧两星”政策实施后,如果由两家卫视购买该剧,则每家需要背负七八千万元的费用,便有些招架不住了。

浙江卫视总编室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即使是购剧实力较强的地方卫视,手中的购剧预算也不过每年3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一家卫视每年最多只能购买三四部价格在“剧王”级的电视剧。随着买方购剧成本的提升,类似这样的高价电视剧还能否有市场,各家电视剧片方就不得不掂量一下了。

据苏健透露,“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他所认识的不少剧组便立刻下调了制片预算。曾经制作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电视剧大制作的制片人刘文武也明确表示,未来不敢轻易再做成本太高的剧目了。此外,坊间传闻,一些正在拍摄中的“剧王”级电视剧,已经吁请参演明星降低片酬。而《离婚律师》的制作总监罗刚也承认,明年再做类似“剧王”的作品,风险就会明显加大。

提到对未来市场的预测,罗刚认为,“售剧价格应该会有回落,演员片酬可能也会回归理性。”他同时表示,尽管投资“剧王”的风险虽然会加大,但如果市场需求仍然存在,这样的大制作电视剧或许还会出现,只不过届时电视剧的预算将不再以演员片酬为主,剩下来的部分资金则可能投入制作当中。说不定到时候人们对于“剧王”的定义,也不再以投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了。 李夏至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