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平波兰任职两年爱上写诗 坦言怕媒体炒作(图)

时间:2016-08-31 15:20:35

上个月,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散文集《维斯瓦河畔》出版,这是两年多来公开出版的第二本书。

2011年10月,王勇平赴波兰华沙铁路合作组织担任中方委员。除了原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主席。

近日,王勇平接受法制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称:“我可以很有底气地对我的同胞说,中国高铁在国际上是先进的,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品牌。”

唯一烦恼的是语言问题。他们的工作语是俄语,工作时和同事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翻译进行。

2011年10月,王勇平赴波兰华沙铁路合作组织担任中方委员。铁路合作组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政府间组织,拥有25个成员国,主要是促进亚欧国家铁路运输制度建立、法规完善、问题的协调等等。

王勇平的同事多是来自其它国家的代表,彼此关系相处的融洽。他评价自己一面秉持着外交无小事的态度,保持原则性,另一面也很开放、绅士。“有时候我们会进行一些活动,比如去郊外玩;有时候谁有喜事,大家在过道里做点沙拉之类庆祝。”

描述自己在华沙的生活、工作,王勇平形容为很充实。“工作很有规律性,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一下班办公室就关门,不允许加班加点,发休假补贴。工作远远没有在国内时紧张忙碌,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很多。”

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王勇平这样形容:爱好广泛,生活充实,精神乐观。除了写诗、写散文以外,书法、摄影、散步、旅游、看电视都是他业余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唯一烦恼的是语言问题。他们的工作语是俄语,工作时和同事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翻译进行。”他说,生活中波兰人讲的是波兰语,所以没办法和同事、当地人随时自如地进行交流,“对我的工作,以及对社会的了解,都需要翻译同事的帮助。”

不过,王勇平学习了简单的问候语和生活用语,但没有进行系统学习。他笑着对记者说自己在语言学习上没天赋,“我普通话都说不好,在遥远的地方接受你采访,很多语言都需要你猜。”

在波兰生活将近三年,在王勇平眼中,华沙的标签有很多,二战时期华沙成为反法西斯侵略的英勇之城,养育了肖邦、居里夫人的文化名城等等。但他更欣赏这里的宁静。

“这座城市没有一般城市所有的那种浮躁,非常安静。人们更愿意生活在一种清净的、宽松的环境之中。”华沙的人民很友好,大部分的当地人见了我们这些中国人,都会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见多不累。” (你好)他说自己很喜欢波兰这个国家,然后他又补充说,我更爱我的中国,“华沙留给我的印象目前还大都是正能量的。”

我确实有些害怕,在媒体上炒作,曾经有些炒作给我带来不愉快。

燃写诗激情 但害怕炒作

维斯瓦河是波兰的母亲河,也是波兰境内流域最广的河流,王勇平给自己新出版的散文集起名为《维斯瓦河畔》。

“我把这一时期在异国他乡见闻到的凡人小事絮絮叨叨地说出来,文中涉及到的风土人情、人物故事大都发生在维斯瓦河畔。”王勇平说。

2013年5月,王勇平还出版了一本诗集《在诗的王国里》,共60首诗。这些诗是他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著,那段时间他刚刚抵达华沙就职,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导致了他写诗的激情。

“写诗的原始想法是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生活感受。到了一个新的国度,许多现象都使我产生兴趣,产生冲动,便想找一种倾吐的方式。波兰是一个盛产诗人和诗的王国,在这里我受到感染,受到熏陶,便有了写诗的激情。”王勇平说。

王勇平酷爱诗歌、散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都是诗歌和散文。迄今为止,他共出版了四部诗集、五部文集。作品主题各异,但主题都是弘扬追求真善美。

王勇平说这些诗是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用自己的心书写,有感而发。“没想到能得到国内诗友和读者的认可,我很感恩。”他说。这种认可和销量没直接关联,更重要的是读者对自己的肯定,这点让他很欣慰,甚至有些感动。王勇平介绍这本诗集印刷了约3000余册,都销售出去了,很多读者给他反馈评价很高。“毕竟我不是诗人,写诗的水平也有限,但收获了很多读者写的文章,都是正面评价。”

对于这本新出的散文集,王勇平说自己并不太在意市场反响。“说实话,我既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来倾听,但又害怕市场的炒作。”

对于王勇平而言,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出版成书自然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共鸣。但往昔发生给王勇平留下的阴影并没有完全褪去。“我确实有些害怕,在媒体上炒作,曾经有些炒作给我带来不愉快。”

真正的斗士无需摆弄姿势/严酷的考验在于直面低潮/只要每个细胞都硬如岩石/低头也能气吞云霄。

不做发言人 关注平凡的生命

文艺创作来源于现实。王勇平此前的作品多和自己当时的工作、生活有关。他先后在广铁集团、铁路公安局,以及原来的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就职,他的诗集《大地之子》是赞美人民警察的;文集《彼岸掠影》是写中国政府部门发言人在美国的纪实。

远赴波兰对王勇平而言有两个转变,首先是他离开铁路宣传工作,离开新闻发言人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另外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祖国到异国他乡工作。

对于这前后时期,作品的变化,王勇平说,在国内所写的东西很多都与自己的职业有关,宣传味道重了些,豪言壮语多了些。现在平静下来,更多关注的是最普通的、最平凡的生命和细节,有时连一只猫、一条狗也会引起我细细地观察,从中感悟出某些哲理来。

王勇平认为,国外的生活也确实给了自己许多感悟和冲击,比如诗《低下高贵的头》,就是看了华沙这座城市坐落着许多人物雕塑,他们大多保持低垂着头的姿势,这与中国的城市雕塑人物往往挺胸昂首、仰天长啸大不一样,所以我感受到“真正的斗士无需摆弄姿势/严酷的考验在于直面低潮/只要每个细胞都硬如岩石/低头也能气吞云霄”。

对于网络浪潮冲击的时代,他还埋头于写诗、出版是不是有点过时,王勇平有自己的观点。

他说,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最有影响的成果之一,现代人已无法离开网络。

“我在波兰这些年就是依靠网络获取信息、联络感情、搜寻资料、传递情况和欣赏文艺的,几乎每天都不能离开网络,假如没有网络,我会感到特别封闭和孤独。当然,也会有人利用网络干一些不好的事,那是人的问题,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

至于所写的诗集、散文集,在这个不读书的时期能不能赚到钱?王勇平说,“第一,不要笼统地说现在是不读书的社会,我认为有好书还是会有人读的;第二,我写的书不是畅销书,写的又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和事,读者群是有限的;第三,我写书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雁过留声而已。”

对于今后,王勇平说自己没有具体的创作计划,或许会写写波兰人民,通过认识的一个个具体的波兰人反映出整个波兰民族的性格和智慧。如果有条件的话,也不排除对过去在国内所经历的人生进行回顾和梳理。

中国高铁要真正走向世界,路还长,要做的事还多,关键是要坚定信心,重在落实,绝不折腾,珍惜和爱护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国家财富。

高铁走出去 关键是不折腾

除了文学,王勇平还很喜欢书法,至今还保持着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和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身份。“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非常执着”是他对自己对书法热爱的描述,“在书法实践中,我尤喜行草,觉得行草最能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在波兰,王勇平的书法不再仅仅是爱好,还成为了额外的“外交活动”。“很多当地人希望我能为他们写幅字,我都会答应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我而言,也是件开心的事情。”波兰华人咨询网专门为王勇平设置了一个书法专栏。同时,他还义务指导波兰青年学中国书法。有一个年轻波兰人对中国书法特别有兴趣,他住的地方离华沙有两三个小时火车的路程,每到周末都要到波兰来求教王勇平。

他说,自己也关注到中国高铁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宣传、推介中国高铁,扩大了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令人振奋。

“我也实地考察过欧洲诸多国家铁路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我可以很有底气地对我的同胞说,中国高铁在国际上是先进的,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品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高铁要真正走向世界,路还长,要做的事还多,关键是要坚定信心,重在落实,绝不折腾,珍惜和爱护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国家财富。”(首席记者 郭媛丹)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