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自由呼吸

时间:2016-07-20 07:16:16

   海绵城市,是去年以来许昌市提出的最新创建目标,提倡以更加生态的形式,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收放自如。经过一年来的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创建工作已经迈入实质性阶段。尤其是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海绵城市创建被纳入五城联创中重要一项内容。那么,如何将海绵城市这一理念融入到许昌的城市建设中去,如何让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许昌成为一个能够自由呼吸的城市海绵体呢? 
    雨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对于有过缺水之痛的许昌来说,显得尤其宝贵。一场降雨之后,东城区鹿鸣湖的湖水更加丰沛、清澈,生长于堤岸透水连锁砖缝隙中的绿草,刚刚完成了净化雨水的工作,显得油绿发亮。    这些造型别致的连锁砖及绿草,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鹿鸣湖的暗坡采用的透水连锁砖,使用的是由建筑垃圾等再生材料制成的具有透水功能的环保型材料,透水砖缝隙之间栽植的绿色植物,可以阻挡和净化岸上流下的雨水。二者结合,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还可以保持湖水的清澈,有效地涵养水源。    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建刚说,过去传统的岸坡一般都是硬化的,通俗点说就是三面光,也就是两侧的暗坡和湖底都是用水泥或砖石硬化,湖水的自净功能被遏制,这种模式不符合生态建设的理念。而鹿鸣湖已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实施了部分改造,是比较生态的一种形式。
   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呢?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同时,一个海绵城市由无数个海绵体组成,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 
    归根结底,海绵城市的实质是最大程度地降低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干扰,实施生态修复。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都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在海绵城市的改造中,透水砖的广泛应用将逐步改善这一状况。    雨水通过路面能够渗透到地下,然后在地下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并再次利用。不像过去路面雨水都是通过排污管道进入雨水管网,直接按照污水排放掉,对雨水资源造成浪费。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建刚这样说。    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方面,我市要求城市道路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要全面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或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设计调蓄设施。    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建刚告诉记者,其实许昌市近些年来一直都很注重透水砖使用,目前整个水系包括市区通水铺装的比例已经达到40%。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我市已纳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比如说,饮马河、芙蓉湖、北海、鹿鸣湖采用自然岸坡,在河道消落带,选用的芦苇、水葱、黄昌蒲等水生植物,形成了连续的植物过滤带,对雨水进行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形成了季节性的湿地景观;城市水系的岸坡、两侧人行步道全部采用了透水铺装等等。 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红亮说道。    城市水系建设为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许昌市提出坚持局部治理与区域整体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统筹推进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四大系统建设,做好各系统的互补互调与无缝对接,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和水生态问题。    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红亮告诉记者,许昌建设海绵城市将遵循自然最大化、人工最小化的生态建市理念,按照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调蓄的系统治理思路开展海绵建设,最终将许昌市建设成为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城市。
 
    如果说每个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那么每一个建筑小区就是城市的基本组成结构,当然,更是一个复合型的城市海绵体。那么,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自然最大化理念又将如何体现呢?在市区恒大绿洲小区,眼前的这块儿下沉式草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    传统的绿地一般都是高于路面的,海绵城市的绿地是下沉式绿地,它的绿地一般比地面低20公分左右,这样的话道路上的雨水能够迅速流到绿地低洼处,这样不仅地面上不会积水,方便市民的通行,而且流到绿地里面的雨水可以通过雨水收集设施进行一些渗置、净化,运用于景观用水、灌溉用水的有效补充。 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建刚说道。    在建筑小区系统建设方面,我市提出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城市建筑小区规划建设管控环节,试点区域内既有小区与在建小区要建设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及透水性停车场等,并设置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另外,也对小区建筑屋顶、小区道路的透水铺装和生态排水方式,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的设计等提出具体要求。    创建,并不意味着推倒重来,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我市将按照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针对新老城区将采取不同策略:新城区以实现海绵目标为导向,以规划管控为主要手段,要求开发建设时即遵循海绵上位指标要求,按照海绵目标予以实施;对于老城区,则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的选择LID措施,改善现有居住生活环境。通过对现状绿化、硬质铺装、河湖水系等进行改造,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宜居改善的双赢。    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红亮告诉记者,建设海绵城市并非以新建工程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进行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会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以及协调给水、排水等利用的各个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按照计划,到2018年年底,我市的试点区域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2018年后,要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水平,在全社会形成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将我市建设成面向区域和全国推广的具有影响力的海绵城市典范。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建设海绵城市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对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景观体系在许昌完美呈现指日可待。
    编辑 成功

许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