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广电融媒 高浩然丁朝峰
说起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撞拐等游戏,60后、70后大约会油然而生熟悉与亲切感,但这些充满自然童趣的传统游戏,对于80后、90后来说,却有些陌生和遥远。7月4日,在许昌学院中原农耕博物馆前,一个以挖掘和传承传统儿童游戏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夏令营开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个载体,九三学社许昌支社开展的非遗保护专题调研也由此展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人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文明古国,当代中国正处于传统农耕向现代化农业文明转变跨越的历史节点上,如何把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精华保存下来、传承下去,是农耕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发扬光大的时代课题。
九三学社许昌支社紧扣非遗保护这一主题,积极对接许昌市非遗保护重点单位----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在支社主委郑直带领下,支社十多名社员现场观摩以传统游戏挖掘、保护为代表的非遗项目传承活动,并实地参观、了解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成果汇集。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始建于2010年,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河南省首家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楼房原样复制许昌学院前身省属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校区50年代初建成的教学楼,共两层,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博物馆设展厅18个、板块22个,巧妙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再现等表现手段,将农耕源流、农耕器具、农耕风貌、粮食加工、交通运输、村镇民居、农耕嬗变、收获储存、纺织衣饰、家居生活、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全方位勾画出近现代中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展示了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
在参观过程中,该馆荣誉馆长汪庆华为调研组一行进行了细致讲解,通过耧、犁、锄、耙、食盒、蓑衣、草鞋等多件展品,和它们背后蕴含的鲜为人知的文化传承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原儿女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
调研结束后,支社成员纷纷表示,在农耕文明渐渐消逝的今天,及时挖掘、收集、整理文明的印迹,对于后人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发展文明意义重大。部分支社成员还表示,回去后将用心收集、整理身边具有农耕文明印记的实物标本,充实农耕文化博物馆馆藏,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尽一份力。
编辑子禾
许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