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德国入侵波兰:闪电战威力震惊德军高层(图)

时间:2016-10-19 15:46:19

德国《世界报》网站2014年9月24日发表题为《就连国防军也为闪电战感到惊讶》的文章,作者为费利克斯·克勒霍夫,全文编译如下:

英国传单直击德国自信心的核心。从1939年秋起,大量传单被抛到德国上空,上面写到:“1917年在东线取胜——1918年回到困苦的家乡——1939年再次在东线取胜——1940年呢?”

没什么比这句话能更准确地表达大多数德国民众的担心了。因为,尽管对东方邻国的战役出人预料地快速取胜——但大多数德国成年人还记得22年前的形势。

当时沙俄这个东方的敌人被打败,德军占领了中欧和东欧直至高加索的广大地区。但仅仅一年后,德意志帝国就不得不向西方的敌人投降,德皇退位。

德国国防军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战胜波兰军队也没有改变德国人的这种矛盾情绪。尽管宣传部门对闪击波兰的“包装”让人产生了另一种印象,但事实上,德军从未将波兰之战设计为新型战争乃至“闪电战”。

德军将领当然知道己方的优势,尤其是部分师的现代化装备,也清楚波兰军队的弱点。但除了海因茨·古德里安等为数不多的新型战争的理论家外,德国坦克部队看似毫不费力的推进令绝大多数指挥官感到惊讶。摩托化先头部队在第一周就推进了200多公里。尽管遭遇了零星抵抗,但徒步行军的步兵也在几天内前进了65公里。

9月14日,德军完成了对波兰首都的钳形攻势。德军谈判代表要求华沙军民不作抵抗地交出城市,但被拒绝。8天后华沙被全面包围。

开战仅几天后,波兰政府和总司令部就不得不南迁,并在9月的第3周逃到了原本是盟国的罗马尼亚。鉴于德国开动战争机器,罗马尼亚为安全起见宣告中立。于是,波兰成了孤家寡人,独自抗击强大的德国国防军,且从9月17日起在东边抵抗同样强大的红军——因为斯大林来取这个希特勒在8月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协议中许给自己的战利品。

尽管波兰陆军最迟从1939年9月22日德国和苏联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举行胜利阅兵式后就已宣告战败,但波兰民族没有屈服。更准确地说:华沙人没有屈服。他们知道,自己将面对残忍的占领政权。他们希望,在德国进攻波兰后立刻向希特勒德国宣战的西方强国或许还是会出兵干预。

首都决心不屈服。华沙不是堡垒。这座城市没有值得一提的防御工事,且城内只有约12万军人,其中大部分是散兵游勇。

但这座城市不想投降。如果投降,居民除失去自由或许还有生命外,也将失去尊严。许多人宁愿有尊严地死去也不愿忍辱偷生。有不同想法的人则向周边地区逃亡——尽管德国坦克前锋部队已从市郊包围了这座城市,但包围圈直到9月的第3周才真正闭合。

德国空军从开战第一天起就空袭了居民区;现在空袭明显加强。德军宣称的目标是轰炸华沙,直至其失去抵抗能力。从国际法对战争的规定看,这种作法在1939年是个灰色区域。根据从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国际联盟在2次世界大战之间曾商议通过一份旨在保护城市免遭空袭的公约,但该公约从未正式生效。

德国飞机在近2000次空袭中投下近千吨炸弹和燃烧弹,有时甚至将装满的油桶从运输机敞开的舱门直接抛出去。

在发起最后一轮进攻前,德国炮兵轰击了华沙郊区的临时战线。超重型列车炮和攻城臼炮也投入作战。防御者的确毫无反抗之力。然而,他们还是抵挡住了1939年9月25日德军发起的首次冲锋。

此时仍试图逃亡的华沙人被有针对性的火力赶回市区。只有中立的外国人可以在美国外交官的率领下通过一条通道离开战区。但党卫军突击队拦住了犹太人和被他们认作犹太人的人。

在首次冲锋失败一天后,关于首都内波兰军队投降的谈判开始了。9月27日午间,停火协议生效。至此波兰之战实质上已经结束。

国防军投入本次战争的总共160万军人中,有1.6万人阵亡,伤者约为死者的2倍,波兰军队的损失是德军的4倍。和开战前的预期相比(当时国防军领导层中的悲观论者曾宣称,总兵力折损20%就算少的),这是一个出人预料的结果。

然而,将领们还是一致违背了希特勒在秋天就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想法。因为和波兰不同,法国和英国拥有现代化的空军和装甲兵。坦克的性能也明显优于从1935年起匆忙研发出来的德国坦克。

入侵波兰的61个德军师中只有5个装甲师。其他师大都徒步行军,并用马车运输物资。令德军最终也在西线大获全胜的关键不是技术装备,而是战术指挥。这一点将在后续战争进程中得到验证。(编译/伍欣)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