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王婧)1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体育风云论坛上,多位体育产业从业者坦言,实践证明,高昂的赛事版权费无法通过付费观看和广告收益填补,应为“有钱任性”画上一个理性的句号。
2014年10月,中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后,诸如2015年“中超联赛5年卖出80亿元(人民币)天价版权”等消息频频爆出。
然而,商家引导观众付费观赛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乐视体育发布的《2016年中超白皮书》显示,中超的付费观赛收入仍然是零。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体育产业办公室主任张薇认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急于求成,只有一步步深耕细作,机会才会到来。中国缺乏属于自己的优质赛事Ip(知识产权)。
“我认为,最初购买赛事版权的心理是希望借此获取更多用户。”阿里体育副总裁韩立锋表示,赛事版权费水涨船高,变现困难是个必然过程。他说,版权是赛事和明星球员衍生出的外延,但除了重大赛事之外,不看好赛事版权。未来国内优质的赛事才会有更高价值。
北京华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晖说:“我在2016年经常听到‘资本在撤退,留下一地鸡毛’这样的消息。”她说,如果将市场比喻成大海,企业是船,资本是风,那么如果海不够大,越大的船越要搁浅;如果风太急于将船吹到对岸,越小的船越要被吹翻。资本与市场需要平衡。
启迪冰雪集团CEO范世泓对中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中国体育产业泡沫十分严重。体育产业基础的建设和夯实,需要那些能够经得住长周期、慢回报的企业加入进来。”(完)
许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