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2日电 (邢翀)12日一大早,宋一美就和母亲来到北京恒源祥大厦观赛,这里进行的是第30届晚报杯中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重头戏——职业业余十强选手对抗赛。
年仅16岁的宋一美曾多次代表澳大利亚参加世界业余围棋大赛。6岁时开始在北京海淀棋院学棋,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时她已达到业余2段水平。
“根在中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移居海外更显强烈。”宋一美的母亲吴梅芳是此次澳大利亚围棋代表队的领队,她告诉记者,移民后一美仍在坚持围棋训练,曾聘请老师教授,还多次前往中国和韩国围棋道场学习。
吴梅芳说,一美目前正在澳大利亚读高二,面临升学考试,但只要有回国比赛机会,他们都会积极参与。
晚报杯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长、水平最高的业余围棋赛事,他们的加入也创造了晚报杯的一项历史——首次海外围棋队伍参赛。
除了宋一美,在澳留学生俞泽坤和周围此次也代表澳大利亚出战。两人从小在中国学棋,目前已达到业余6段水平,都曾夺得过澳大利亚全国业余围棋比赛冠军。
他们说,围棋在澳大利亚校园中日渐盛行。俞泽坤所在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围棋文化发源地之一,澳大利亚围棋协会常务副主席曾是国立大学数学系博导;而周围则是墨尔本大学围棋社团负责人,成员已近40人,其中业余5段以上的就有七八人。
作为曾经的一名“冲段少年”(即从业余棋手转为职业棋手),周围在即将定段时选择留学读书,此后将围棋作为爱好的他在澳大利亚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筹划校园俱乐部、教授新人学习围棋、参加业余比赛……
“澳大利亚围棋赛事规模不大,但传承得特别好,一些围棋比赛已经持续了三四十年,甚至比中国国内的还长。”周围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围棋组织很系统,全国和各州的协会、理事会及下属俱乐部比较成体系,大大小小的赛事也很多。
“协会中有各个族裔的理事,大家都很积极地推广围棋。”领队吴梅芳说,经常会看到围棋俱乐部里男女老幼在下棋,包括很多白人。当前澳大利亚围棋协会还在积极推动围棋进校园,今年九月底还会举办围棋大会,邀请海内外棋手参与。
俞泽坤学习数学和统计专业,坦言围棋中的逻辑思维对专业学习很有益处;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周围对最近火热的“人机大战”很感兴趣,希望毕业后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些研究;宋一美想学建筑设计,但围棋会一直坚持下去。
澳大利亚远离世界围棋中心,全盛时期的日本棋手将围棋带到了这里,但真正让围棋之风盛行的正是随后而来的中韩移民。如今三人已悄然加入澳洲围棋传承的队列,书写着围棋黑白世界中的精彩故事。
俞泽坤和周围在此次比赛中分别赢了六、七盘棋,但他们还不太满意:“选手水平差别不大,中国围棋比赛氛围更浓,短时间内下这么多盘快棋有些不适应,熟练度有差距。切磋交流对自己水平很有益处。”
赢了四盘棋的宋一美12日上午在一号棋台前久久伫立观赛,这是此次比赛中职业棋手等级分排名最高的时越九段和和业余棋手冠军对决。宋一美和时越曾在日本的一次围棋赛中有过合作,她说赛后要打个招呼。“中国围棋大哥哥们都很亲切,交流很愉快,对我帮助很大,我要向他们学习。”(完)
许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