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神奇”的总是外援(体坛观澜)
薛 原
CBA(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开赛没几轮,外援又创下新纪录。11月16日的第七轮比赛,山西队主场3个加时不敌辽宁队,但山西队外援富兰克林拿下了60分13个篮板球21次助攻的超豪华数据。再上一轮山西队同北京队的比赛中,富兰克林也拿到了61分12个篮板球11次助攻,成为CBA历史上第一个单场拿下60分还能创造“三双”数据的球员,个人能力之强令人咋舌。
这样的现象其实早已见惯不惊。近些年来,CBA的各项数据统计中,无论得分还是篮板、助攻、盖帽等,外援几乎都在前十名的位置中占据统治地位。要想提升战绩,找到一名全能外援显然是速成之策。这些年,各队在外援方面投入的精力和金钱有增无减,唯恐落后。
中超联赛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2016赛季,射手榜前十名有9人是外援。在传出关键球最多的前三十名球员中,外援传球的比重超过6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球队的进攻都围绕外援展开。这样的现象传导至国家队,球员们为何控球能力不足、组织不力、射门乏术的问题也就不难得出答案。
同样,男篮国家队中也缺乏一锤定音的人物,处理关键球时的信心和能力都有欠缺。只要看看联赛,每每打到节骨眼上球在谁手中,也不难明白个中问题所在。联赛跑龙套国家队挑大梁,的确有点勉为其难。
只是,问题虽然不难发现,但解决起来却难找到灵丹妙药。联赛具有商业属性,要为市场服务。俱乐部要争取好成绩,恨不得外援能一个顶仨。而本土球员的培养则是慢工出细活,更何况现有的青训体系从理念到结构都有待完善。两相对比,外援在联赛中时有神奇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足球和篮球的职业化改革已有20多年。虽然用“职业”的尺子衡量,还有诸多不足,但人们至少意识到,联赛和国家队之间,既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联,也会产生市场与成绩的某些冲突。即便足球发达如英格兰,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对中国足球和篮球来说,本身还处于仰望世界一流水平的位置,在引进外援与自我发展之间,有时更需要尺度拿捏和引导。从这个角度看,借鉴固然没错,也要号准自己的脉,对症下药才是。
许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