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共和9月6日电 题:中外选手民族传统射箭场秀“射艺”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弯弓、瞄准、屏气凝神、箭离弦……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以下简称:民族射箭赛)上,来自“中国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之乡”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华藏,箭无虚发。
本届民族射箭赛4日至6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举办,来自韩国、蒙古国、乌克兰、马来西亚、美国等二十余国的选手角逐现代传统弓、复合弓、反曲弓、牛角弓等项目的奖牌。
今年38岁的华藏说,在自己生活的藏族村落,五六岁时,自己就开始动手制作略显“原生态”的弓箭,“我们把木头削成长木片,两头绑上绳子,拉紧,就是弓;在一头削尖的细木棍上插上鸡毛,就成了箭。”
“我们村里,每年都会邀请别的村子里的男性来射箭,每队轮流射,晚上还要招待他们吃肉喝酒,两村男女青年一同唱拉伊(藏族情歌)。”华藏说,然后还会约定时间,再到对方村里去,这种形式被称为“达顿”。
在本届民族射箭赛上,青海各地的藏族选手,只要同伴射出好成绩,便手舞足蹈,高呼藏语的“胜利”,方式独特,气氛活跃,这成为射箭场上的一大亮点。
希腊选手查萨乐·福瑞斯说,“青海的民族文化的确与众不同。”
“射箭使自己感觉身体愉悦,并且充满自信。”身着保加利亚传统服饰的女选手米丽娜看到藏族选手欢呼雀跃的动作后称“很有意思”,“相信本届赛事会成为传统射箭爱好者们共同的节日。”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明达表示,随着历史变迁,弓箭作为武器和生产工具的功能早已“褪色”,但它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却一直被人们所珍惜,故而在世界各地保留下了形形色色的“射文化”,射箭已成为传统礼俗和民族体育项目。
“射箭还衍生出教育、体育、游艺、交流等社会功能。”马明达说,与射箭相关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仪礼、装饰、馈赠、竞技、考试,还有著作、诗文、图画、工艺、歌舞等,构成了领域宽广、内涵丰富的“射箭文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张波坦言,现在射箭文化似有没落态势,所以更需加以传承,因为这可以建立民族自豪感,练习射箭也可以使人更加专注,“值得一提的是,射箭所体现出的德性修养才是射箭手们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大的荣耀。”
再过三五日,在华藏的家乡尖扎县,将举行第四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届时,来自多个国家的129支代表队的千余名选手将展开五个组别的角逐。
“到时候,肯定会很热闹。希望我们能拿第一,因为我们来自‘中国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之乡’嘛。”华藏说,“希望我们家乡的射箭名声越来越大。”(完)
许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