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校园体育迎来改革发展契机。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北京5月7日电(记者 王牧青) 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天前,国家体育总局全文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也提到了关于青少年体育、校园体育的部分。《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见》提到了哪些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方面?记者为您梳理分析。
各地中小学校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意见》全文共五大项、十八个小项,提出了目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明了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原则、目标和具体的要求。首当其冲,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时间将得到保证。
《意见》明确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
另外,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及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体育课时间之外,《意见》要求,各地要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意见》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各地要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资料图:未来,中小学将安排“体育作业”。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小学要安排“体育作业” 坚持开展冬季长跑
6日出台的《意见》明确要求: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职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注意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全国学校坚持每年开展学生冬季长跑等群体性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
资料图:学校每年至少要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意见》还要求,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组织开展区域内竞赛活动,定期举办综合性学生运动会。
此外,意见还要求,推动开展跨区域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全国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届。通过完善竞赛选拔机制,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要在节假日对公众有序开放
关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意见》指出,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意见要求,各地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充分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好体育器材,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教学装备。
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等资源开展体育活动。
资料图:未来,体育活动情况将纳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将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纳入学业水平考试
关于学校体育的考核方面,《意见》要求,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意见》还提出,各地要根据实际,科学确定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测试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体现人文关怀。
修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普通高考体育测试办法,提高体育技能考核要求。制定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实施意见,规范高水平运动员招生。
学校应妥善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意见》明确,开展课余训练。学校应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运动训练规律,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妥善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打好专项运动能力基础,不断提高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资料图。《意见》指出,学校应妥善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关系。中新社发 泱波 摄
要求培养合格体育教师 鼓励退役运动员兼任
《意见》要求,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长期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心。
各地要利用现有政策和渠道,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人员。办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体育教师。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
实施体育教师全员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等领军人才,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重点加强中西部乡村教师培训,提升特殊教育体育教师水平。
科学合理确定体育教师工作量,把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比赛等纳入教学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完)
许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