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妓与艺伎

时间:2016-08-29 17:34:58

艺妓,产生于江户初期的东京和大阪。据史料载,最初的艺妓全部是男性,主要在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营生。大约17世纪中期日本开始出现女艺妓,至18世纪女艺妓就已经一统江湖了,男艺妓自此绝迹。现代日语词典则干脆把艺妓定义为:以舞蹈、鸣物(指乐器)、音曲在宴席上接待客人的女性。

艺妓,在最初是统称为“艺者”的,随着明治时期艺者这一行当轰轰烈烈的进入全盛期,也就开始有了公式用语,于是,“艺妓”这一呼称隆重登场了。我国近现代文学名家对艺妓就多有描述,清末名士黄遵宪的“手抱三弦上画楼,低声拜手谢缠头。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读来让我们对艺妓就凭添了一份遐思。张爱玲则把艺妓定位为“格外接近女性美善的标准。”即使周作人评说艺妓也是一种奴隶,但其腔调里却怎么都能听出一点“酸葡萄”的味道来。

进入现代,艺妓开始被日本作家纳入创作视野,其撩动人心的神秘性以及与达官贵人的风流情史被永井荷风和川端康成等描写得荡气回肠。时至当代,日本以旅游立国,于是,艺妓文化又被当作一个卖点推向世界,一下子日本艺妓名扬四海。美国人不但凑热闹来写,好莱坞甚至请中国影星来演绎艺妓。至此,“艺妓”就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定称。

日本人使用“艺妓”二字,但在中国“艺妓”有时是被译为“艺伎”的。“妓”与“伎”一字之差,就叫我们有些迷糊,不知何为正解。估计是由于“妓”在现代汉语中给人的直觉就是指从事性交易的人。好说不好听,于是灵光一现,热心的我们就替日本人民做了一回主,取“歌舞伎”之“伎”与“艺”字艺术地组合成了“艺伎”这个以避讳为目的“艺妓”新译法。有了“伎”,也就似乎有了那么点技艺、艺术的味道,表面上倒也确是不错的选择。不过遗憾的是,随着今天中国文化市场对日本的越来越重视,日本的文学、动漫、影视也就不断的涌进中国,但涉及到艺妓方面的内容却是一直“妓”、“伎”不分,看起来就有点乱。

其实,“妓”的汉语传统用法里也是既可以代表从事歌舞等的女性艺术表演者,也可以代表性工作者的,而艺妓虽然表面上不是从事性服务的,但却可以被包养,乃有专属之娼也。从此意义上讲,我们就似乎无必要非把艺妓之“妓”刻意弄成那么艺术化的“伎”。虽然在古汉语中“妓”本通“伎”,借用本无不可,但非要把“妓”换成“伎”,就有那么点世上本无事的味道了。(摘自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万景路)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