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池之父吴浩青:发表文章比日本早10年

时间:2016-08-25 17:45:18

当下每个人都要与锂电池打交道 小的有手机、ipad、相机电池,大的比如电动汽车。虽然锂电池取代镍氢电池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它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关

当下每个人都要与锂电池打交道 小的有手机、ipad、相机电池,大的比如电动。虽然锂电池取代镍氢电池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它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关于锂电池的基础理论研究就已经展开,由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吴浩青教授完成并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比日本学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关于锂电池的文章整整早10年。2014年是吴浩青的百年诞辰。作为化学教育学家、国内电化学开创者之一,吴浩青也被称为中国 锂离子电池之父 。

钱不是第一

1914年4月22日,吴浩青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农村。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从小他就跟着父亲一起摇头晃脑地背文章。教书育人的理想也不经意间在心底生根发芽。

但这个理想却因为父亲的过早辞世变成了一个不敢提及的愿望。吴浩青5岁时,父亲突发大病,很快便撒手西去,剩下吴母一人独自抚养姐姐和吴浩青。尽管家境贫寒,吴母甚至并不识字,但节衣缩食也要坚持将吴浩青培养成人,甚至让年仅18岁的长女早早出嫁,无论如何,一定让吴浩青读书。

虽然年幼,吴浩青却深刻懂得母亲对他寄予的厚望。他愈发刻苦读书,连连跳级减少学费:小学毕业后直接考取初中二年级的插班生,初中只读了一年直接报考高中,而且被著名的中学录取。

苏州繁华,美景移步,吴浩青却无暇欣赏。一边强化自己的初中知识,一边准备升学。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

靠着亲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吴浩青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毕业时拿到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系主任周厚复十分欣赏这个聪慧勤奋的弟子,给他推荐了三个工作:去防空学校当化学教官;去扬州中学当教师;留在浙大当助教。

这三个工作中,助教的工资是最低的,仅是前两个工作的一半;而且如果五年内升不到讲师的位置,就要自动离职。尽管债务缠身、急需用钱,吴浩青还是选择了当助教。

这是他人生中十分关键的一次选择。吴浩青在世时回忆到这件事曾说: 当时,钱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需要!但毕竟非我孜孜以求的初衷。虽然三个工作都能传授我所学知识,但前两个只能完成我一半愿望,缺少继续研究的条件,而助教工作可满足我毕生的抱负,做一个大学教授。

他终于用实际行动大声 呼喊 出了自己多年埋藏于心的理想,走上了自己向往的从教、科研之路。

铁面包青天

上过吴浩青课程的学生,都知道他是 铁面包青天 ,想蒙混过关是绝对不可能的。关于吴浩青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有一个故事广为传播。

吴浩青长期主讲化学系学生最为头疼的物理化学科目。物理化学是一门满是 蝌蚪文 的课,吴浩青却把它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果当年有名师精品课程评比的话,估计无人能敌。有学生曾评价道: 吴老师的课包容了优雅的风格和节奏,描述了科学世界中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问题,详尽而奥妙。

但听懂了不代表考试能顺利过关。某届学生考试时,吴浩青给出了59.8分。学生本人回去核实发现评分没有任何纰漏,因此并未作出任何异议。0.2分的微小差距,此门课必须重修。

吴浩青的学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余爱水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当年跟老师读博士时,一位素来成绩很好的同学电极过程动力学课期末考试只拿了一个C。因为要申请出国,该同学找到吴浩青求情,希望能提高一下分数。吴浩青直接拒绝,但说可以让他重考一次。严师出高徒,这位学生如今正活跃在美国尖端化学研究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