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当地时间8月10日晚,里约奥林匹克公园游泳馆,奥运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结束后,20岁的叶诗文倚住池壁,仰头看了看游泳馆上方的电子屏幕:名次第8,成绩2分13秒56。
她默默无语,走出泳池,她知道这样的成绩意味着什么。
“我今天泳镜翻了,”叶诗文在混合采访区说的第一句话就足以解释她为何表现得如此失常。
就在4年前,她还是伦敦奥运会女子混合泳的双冠王,聚光灯下,万众瞩目,4年后,她已经不再是冠军。
这四年来,她从当初风光无限的游泳天才少女,到被认为已经是潜力耗尽,曾经的赞誉都变成了后来的质疑。她经历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经历的事情,不过她说,这或许就是她这4年最大的收获。
谈当年辉煌
我出道太早太顺了
“我出道太早了,也太顺了。”在预赛结束后,回忆起过去4年的经历,叶诗文轻轻叹口气,这样对本报记者说道。
大多数游泳选手成长都是渐进式的,叶诗文却是几乎一出道就展现出世界级水准。
2010年4月,14岁的她拿到全国冠军。
仅仅15个月后,2011年7月25日, 15岁的叶诗文夺得了上海游泳世锦赛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的金牌,她成为了自1978年以来全世界最年轻的游泳世界冠军。
2012年,伦敦当地时间7月28日晚,奥运会游泳比赛第一天,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叶诗文又拿下了中国在伦敦的第二枚游泳金牌,并以4分28秒43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
那一夜,“yes win”的名字如惊雷般家喻户晓。她享受着无数鲜花和礼赞。
几天之后,叶诗文又赢得了200米个人混合泳的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赛会纪录。那个时候,她只有16岁。
从巅峰跌落
我一度特别崩溃
年少成名让很多人对叶诗文的未来充满期望。然而,一切却从2013年的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开始急转直下。被寄予厚望的叶诗文,在那届世锦赛上只获得了200米混合泳第四名和400米混合泳的第七名。
“我在伦敦奥运会后心态很糟糕,老怕输,甚至觉得,第二、第三名对于我来说,就是失败。”她说。
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从2013年开始,叶诗文在训练中的血乳酸值就一直偏低,这意味着她的身体比之前更容易疲劳。当时有媒体曾猜测叶诗文是不是患了“深度疲劳症”,叶诗文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伦敦奥运会前是我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候,我觉得那时候精神都是绷紧的,每天晚上都失眠,我就特别想逃走,特别崩溃。”
2014年的一次训练中,叶诗文不慎脚踝受伤。身体越是糟糕,成绩也越不理想。
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她在两个项目上仅仅获得第八名和第十五名。外界的质疑铺天盖地而来,就像当初曾经的赞誉。在内外压力下,叶诗文濒临崩溃,有媒体报道说,心理医生给她做了份测试,结果是中度抑郁。
“当一下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会有一点迷茫,我觉得可能还是出道太早的关系。”叶诗文这样告诉记者。
这四年经历
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
“去年世锦赛前后,看她那么痛苦,我就说,女儿,要不就不游了。”父亲叶青松说。“她想了很久,和我说,老爸,我还是喜欢游泳,不想放弃。”叶青松说,“她和我说,她的眼泪会悄悄地在泳池里流,但不会在人前流。”
经过治疗和恢复,叶诗文在今年初得以重新投入正式训练。今年4月份在佛山举行的奥运选拔赛上,叶诗文成功取得了200米混合泳冠军,顺利拿到里约奥运会入场劵。叶诗文说,“这次在里约,名次上不想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4年的时间,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痛苦,得到的却远不如4年之前,值得吗?
“经历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明白,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很顺利的。”叶诗文这样对记者说,“即便这次奥运拿不到好成绩,我依然会坚持,当然会坚持。”
回应成绩失常
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赛后,叶诗文接受采访时聊了自己的成绩。“今天的成绩当然是非常不理想的,也因为赛前一些基本的地方没有做好吧,跳下水之后泳镜翻了,要是一只翻了可能还能继续坚持,可是两只都翻了,我觉得我转身的时候可能都快撞到了。”
当有记者问到,这个失误对于奥运冠军来说算不算是一个非常业余的失误时,叶诗文坦率地回答,“对,我觉得是。可能是因为自己有些紧张吧,然后心态没有调整好。”
对于自己的里约之行,叶诗文说,“其实这次奥运之旅我自己挺满意的,因为之前也是在心态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已经积极地在调整,因为只有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你才会去找自己的问题。”特派记者王刚
许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