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钱春弦)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12日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从需求侧、供给侧全方位地解读了“全域旅游”。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12日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赵颖全 摄
李金早说,“全域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新阶段市场需求的产物。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国旅游业起步于景区景点,人们旅游就是到景区景点参观留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走向大众化、全民化。旅游大众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旅游行为不再局限在景区以内,而是迅速向自驾游、自由行发展,突破了景区概念。过去是到景区、住酒店,现在是自由行,住民宿。现在的旅游模式已经从景点旅游转到“全域旅游”,非景点旅游的游客量占到近80%。这就要求旅游从供给侧方面做出努力,满足需求,“全域旅游”由此成为大势所趋。
发展“全域旅游”,保障旅游供给,最重要的在于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内容可以用“1+3”来表述。李金早说,“1”就是旅游发展委员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3”就是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工商分局。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3个省份成立旅游警察。此外还有多省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机构,管理欺行霸市的行为。
“全域旅游”不是不要景区,而是对景区提出更高要求。李金早说,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部分景区出现乱象。为此,旅游管理部门严厉整肃。去年有些5A级景区被摘牌或警告,最近又对3家5A级景区提出严重警告。他说,A级景区要有进有出、有奖有罚。对不合格的、坑蒙拐骗游客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全域旅游”突破景区内外有形的“围墙”,突破部门之间无形的围墙,更突破城乡二元化格局。针对媒体关注的乡村旅游与扶贫攻坚,李金早表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主战场,同时也是旅游扶贫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在全国扶贫任务中,我国旅游行业将承担17%的任务。在一些中西部地区,这个比例要大很多。部分贫困地区的山水景观十分有特色,但是交通不便,比如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可通过旅游来脱贫。(钱春弦)
[责任编辑: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