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奔走在古村落活态保护路上的追梦人
讯(记者 张爱萍)当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怀柔那个千娇百媚的雁栖湖召开之际,几乎同期,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安阳的林州市举行。这个曾经以可歌可泣的“红旗渠”创举而震惊世人的县级市,迎来了一批激情洋溢、充满乡村复兴情怀的追梦人。此次大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会场内外充溢着浓浓化不开的文化气息。
大会贯穿三个主题论坛——古村落保护与行政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助力古村落发展以及古村落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汇聚了农村问题研究、建筑设计领域的学者、教授,现代城市管理者,民间艺术协会专家、行业协会工作者,有志于古村落保护、发展并践行其间的中青年创业者,以及金融、实业界的大咖们,从历史到现实,概念到项目落地,运营推动的轨迹隐约可循,大会组织者的深意可见一斑。
罗杨、姚兵、张柏、李先逵、张孝德、朱启臻、付清远、罗德胤、梁继红等一批专家学者为大会带来一场文化与思想的盛宴。大会旗帜鲜明地阐述了农村复兴为城市所不可替代的多重社会功能与深远意义,追溯探讨了承载“万世文明之码、千年兴衰之谜”的乡村大乾坤,再现了一幅“诗礼传家、天人合一”的古乡贤为脊梁的乡村和谐安宁美景,展现出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火热开展的生动场景与喜人成果,为农村复兴、古村落活态保护描绘了令人向往的蓝图!
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纪录片,一度将中国乡村的古老生命力与魅力展现在世界面前,乡村复兴的时代大主题也在这具像的呈现中得以极大的彰显。乡村里的大乾坤,岂止在舌尖?那隐匿于长窄巷中一个个围合的四合院落、那岁月斑斑的青砖、红墙、琉璃瓦、旧门墩,村口手握长炳烟斗的老阿伯那刻满岁月痕迹的侧影,无不默默言说着曾经鲜活的、令人唏嘘的乡村记忆与浓浓乡愁。
乡村,十亿华夏子孙曾经的根,在城市化大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乡村青壮年的进城务工,曾经生机勃勃、炊烟缭绕的乡村慢慢地衰败,乡村文化一点点流失。如今终于迎来“建设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春天,越来越多创业青年有志于回乡建设新农村、涌现出一批焕发新颜的古村落。古村落创客的出现也在推动各地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示范基地的建立,成功的案例能否大批复制以挽救散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古村落呢?乡村复兴路上,推动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和发展事业朝产业纵深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制约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形成大范围集群效应最为核心的一环进入了与会者的视线。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指出,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土地的流转和人才的流动,土地的流转包括耕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就耕地的流转,中央明确了三权分置政策,流转土地经营权保留承包权可以使农民放心进城,为农民融入城市从而变成真正意义的市民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返乡农民或下乡的人才提供发展规模农业的空间。宅基地的流转也同样重要。只有实现宅基地的合理流转,农户才能获得财产性收入。下乡的人才能在乡村获得稳定的住所。这样,既可以遏制乡村的衰败,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利于减轻城市的人口压力。因此,农地和宅基地流转以及城乡人口的流动要同步进行,两者在农村和农业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乡村复兴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我们期待着开启乡村创业梦,重温乡贤文化,再续乡村繁荣!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