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公布,运城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鑫集团)以2012年年营收总额165.5亿元位列总排名第184位的成绩,成为山西省惟一入列前200强的民营企业。
但是8个月之后的今天,海鑫集团已经陷入了绝对的困顿:企业全线停产达两个月;员工工资只发到去年12月份;原料库存基本为零;陆续离职的职工超过2000余人;各类欠款、贷款据称已逾百亿元;大小债主不断登门……如今,昔日人声鼎沸、钢水映天的厂区一派灰寂,曾经车水马龙的办公大楼前,只有几名蓝衣保安百无聊赖地执勤。
海鑫集团,曾经是运城市的骄傲,一列曾运行于太原和运城之间的快速列车还专门设站在海鑫集团所在地闻喜县东镇停靠,但是如今,海鑫集团却成为了摆在运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救与不救?如何拯救?巨额的启动资金如何筹措?短暂的输血疗法又能否激活一个已经失血多年的濒危钢铁巨人?
4月16日下午,由运城市常务副市长王殿民、副市长常建忠带领市经信委、金融办、人行、银监局、市中院等职能部门和驻运金融机构负责人前往海鑫集团现场办公,"为闻喜鼓劲、为海鑫助力"。此后由运城市经信委牵头的工作小组开始常驻集团,寻求和协调各方资源与力量,希望找到一条对于海鑫危机的化解之路。
地方政府的强力介入曾让集团内部传出消息:复产所需的13.27亿元资金有望筹集到70%,企业将在6月上旬复产,这已经是一个一推再推的日子。"但现在厂子里没有一粒原料库存,高炉复产起码得预热半个月,现在没有一点动静。"一名集团员工对记者说。
"要想复产,起码得20亿元左右的资金",一名公司内部人员透露,"但海鑫集团目前最缺的就是资金"。
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海鑫集团的倒掉,但是海鑫集团能否回血复活,前景一片迷惘。
事实上,海鑫集团的颓势早已显现,但是没有人料到它会倒得如此迅疾。
早从2006年开始,海鑫集团便多次被国家环保部、山西省环保厅等部门通报批评或督办整改违规项目。2007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通报海鑫集团200万吨钢铁系列项目存在违规未批先建问题,指出该企业未经环评,3座630立方米高炉已经建成,责令项目立即停止建设,依法补办相关环保手续。
这一信号,让一些敏感的业内人士嗅到了海鑫集团的异动。其时,山西省一名与海鑫集团有着长期接触的政府人员说,如果按照已故董事长李海仓的发展思路,海鑫集团绝不会投建三座产能明显落后的小高炉,而是会集中精力投建一座规模绝对现代化的大高炉,海鑫集团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就在于它的超前发展,永远保持各方面的行业领先。在他看来,海鑫集团的决策层已经出现了问题。
不仅如此,在当时钢铁市场一路向好的情况下,2006年海鑫集团的盈利能力与上一年度相比却开始大幅下降。据统计,该年度上半年,海鑫集团的利润总额位于山西全省第五的位置,为4.48千万元,比上一年度减少了85.33%。
根据当时的一项全国钢铁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调查显示,2007年左右的海鑫集团只在炼焦生产中表现较为突出,但是在综合电耗、焦化工序能耗、冶金焦含硫等技术经济指标方面都比较落后。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该企业会在环保、节能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此时的海鑫集团,在新任董事长李兆会的掌控下早已开始了重心转移。海鑫集团在与其钢铁主业中乏善可陈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之前从未涉足资本市场的展现,开始获得外界关注。
冰火两重
事实上,在原董事长李海仓遇害前,海鑫集团已经开始了涉足金融资本领域的布局和尝试。
2002年4月,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泛海控股、海鑫集团、江西汇仁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民生人寿保险公司。与此同时,民生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组建时,有59家企业参与发起,其中之一的海鑫集团持股300万股,占0.21%,李海仓曾担任银行董事。
2003年1月22日,李海仓在办公室遇害。2月18日,海鑫集团在北京召开临时董事会,任命时年22岁的李海仓长子李兆会为集团新董事长。2004年,李兆会在北京成立和嘉投资、惠宇投资两个投资平台,在上海成立海博鑫惠贸易公司。当年11月,海鑫集团旗下的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5.9亿元的价格,受让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银行1.6亿股,成为民生银行的第十大股东。在民生银行完成股改后,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持有其1.8亿股,一度名列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二位。同一周,又通过旗下的海博鑫惠,从黑龙江富华集团手中以5797万元买进万向德农21.5%,从而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2006年,海鑫集团将所持的万向德农股份以6587.50万元的价格转给万向三农,从中获益790.5万元。2007,海鑫集团在牛市高点,抛售手中民生银行近1亿股,套现超过10亿元。同样是这一年,海鑫集团以11.8亿元的价格拍得原南方证券持有银华基金21%的股权,并先后买进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华电国际、兴业银行等多只股票。2008年,海鑫集团增持民生人寿股份至43%。
在资本市场的风生水起,令外界对海鑫集团的这名年轻掌门人颇为赞叹。在2007、2008年连续两年,李兆会跻身胡润百富榜,成为山西最年轻的首富,但是从2008年开始,海鑫集团的境况开始每况愈下。虽然在2009年,李兆会家族被"新财富500富人榜"评为第39位,财富总额高达70亿元,但其中很大部分得益于民生银行股票市值的大幅增加,其主业海鑫钢铁已经陷入半停产状态。
2012年,海鑫集团员工遭遇了5个多月不发工资的境况,这一年的清明节,李兆会破例没有给自己的父亲扫墓。2013年,海鑫集团已步入严重亏损状态,每吨钢的利润空间仅为100元左右。年底,运城市银监局发布一份调查报告,其中多次提及海鑫集团,称其"贷款数额巨大、在多家机构均有贷款",提示信贷风险不容乐观。
今年3月13日,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信息显示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线材有限公司、美锦集团,李兆会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有消息指出,海鑫集团存在银行贷款违约,金额或超30亿元之巨。
"山西最年轻富豪"的光影再无法依托一个被抽吸多年、早已奄奄一息的钢铁企业持续供电,光华顿失处一个久已千疮百孔的十里钢城骤然呈现。海鑫集团被刻意保持了10年的低调在这一刻遭到了最为激烈和集中的关注,而它这一次展现出的,却是建厂27年来最为绝望的一次表情。
人心离散
当然,更加绝望的是海鑫集团近万名员工。
海鑫集团地处闻喜县东镇,该镇有人口5.8万人,集团辉煌时有10%以上的人口在公司上班,全镇一半以上的人口靠与海鑫集团的各种关联吃饭,许多家庭都是海鑫集团双职工。如今,这些曾经骄傲的海鑫人月平均工资只有2000多元,而且只开到去年12月份。企业的持续停产让许多人开始考虑未来生计,对于离职办理的难易度以及各类外地钢企招聘信息正在员工中热传并被广为关注。海鑫集团在停产期间尽管仍然要求员工必须签到签退,试图保证集团的人才储备,但是仍然无法阻挡一些"紧俏"人员的流失。有内部员工透露,近年来,海鑫集团离职员工超过1/5,大多是管理和技术型人才,因为这些人更容易被各地钢企高薪接纳。尽虽然故土难离,但是生计总得维系。
在一些老员工看来,2003年李海仓的遇害也让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那时班子还在,人心凝结,如今班子没了,人心也早已散了。
2003年,22岁的李兆会被从澳洲紧急召回,接任董事长职务,李海仓时代的精英--李兆会五叔、集团总经理李天虎;集团公司党组书记也是李海仓的智囊辛存海,为集团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集团总会计师孟景春等人环侍左右,辅佐或者说掌舵着海鑫集团的发展方向。
同年,海鑫集团总产值超过5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为当地财政贡献3亿元,成为创建以来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2004年,海鑫钢铁的年产值达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被评为纳税全国民企第一。2005年至2007年,海鑫钢铁连续3年蝉联山西百强民企第一名。
有人认为,海鑫集团在那一段时期的成绩是钢铁市场的一路向好和企业惯性使然,但也有人认为是企业元老们基本执行了李海仓时代的既定战略。但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几位"顾命大臣"先后从海鑫集团出局,辛存海被调往太原办事处,李天虎彻底离开企业另谋发展,孟景春不久病亡,李兆会的六叔、曾经与他共同留学澳洲的李文杰进入管理层,很长一段时间担任集团公司总裁职务。此后,李文杰淡出管理层,对于海鑫集团的实际管理由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接手,但李兆霞也很快退出。到2013年,李文杰彻底离开公司,前往陕西汉中发展矿产和房地产生意。海鑫集团开始高薪外聘总裁管理企业。
管理高层的频繁人事变动让海鑫集团出现了无人管事的境况。一名住在海鑫集团家属院的老职工告诉记者,之前家里管线坏掉,只要给维修部打的电话就会上门,现在竟然要批条上报到总经理一级,而且还不一定前来维修。
而管理政策方面的不延续性和随意性也让员工们无所适从。在李兆霞管理企业的一段时间,集团进出的财务都由她掌握,没有她的签字无论金额大小都批不了钱,"每次签字,批条都能摞尺把高"有员工向记者描述。但一段时间后,这一规定一律取消,李兆霞也离开公司,常年居住上海。
作为董事长的李兆会则似乎早已对公司失去了兴趣,常年居住北京,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很少。杨某是2001年入职的一名老员工,他告诉记者,十几年来能见到李兆会的面屈指可数。面对企业的几乎失控状态,闻喜县政府曾要求李兆会每周必须有几天在公司,李曾予以保证,但最终没有做到。在山西政商界,除一些极个别的高规格会议,李兆会基本不露面。2007年,山西省钢材协会一次会议召开,作为副会长的李兆会不知所踪,会议由李文杰代为参加;第二年会议则干脆派一名副总出席。在山西省工商联和运城市工商联,李兆会虽然为总商会副会长,但已经连续数年缺席。
李兆会对于山西政商界的刻意疏离,也让海鑫集团在山西的发展失去了更多的关注。"李海仓时代维护出的与政府、银行、铁路、电力等关键部门的良好关系,这几年基本都荒废掉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员工对记者说。
一个细节是,在今年的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海鑫的字眼没有出现;在2月份召开的运城市2014年工业推进会中,对于海鑫的提及再一次缺失,而同处闻喜县规模远逊于海鑫集团的闻喜银光金属镁业则频频展露头角。
一方面是海鑫集团的发展在这几年确实疲软,管理混乱,企业几乎裹足不前,另一方面也与李兆会对于家乡事业的冷漠不无关系。运城市的一名政府官员说,"关键时,连个拍板的人都找不到"。
有一种说法称,李兆会似乎更愿意看到海鑫集团钢铁主业的倒掉,因为钢铁行业利润本已式微,尽管掌舵十余年,本人对于钢铁行业似乎仍感生疏。在澳洲求学期间,李兆会未完的学业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综合型的管理者,但10年的时间表明,他似乎更愿意做一个在资本市场中左右腾挪的投巧者,对于实体经济艰辛而琐细的创业过程,李兆会无心恋战。与北京与上海极具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相比,东镇甚至会汗颜于京郊的一个乡村,尽管钢城十里,但缺乏生活化的诱惑。
然而对于运城本土来说,没有人希望看到海鑫集团的倒掉。
救市艰难
日前,运城市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0.9亿元,同比增长6.5%,未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主要受闻喜、万荣、河津三地经济运行情况较差影响。而对于闻喜来说,海鑫集团曾经贡献着该县一半以上的财税。即使在企业已经严重走下坡路的2013年2月,闻喜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为19.95亿元,海鑫销售收入12.97亿元,占全县的65%,如今它的突然停产对闻喜县整体经济运行来说影响巨大,甚至波及整个运城市。
对于运城市来说,工业又是其短板,在今年一季度完成的230.9亿元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与去年相比,二产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季度该市工业销售产值和产品销售率同比也均有下降,分别下降1.3和1.6个百分点,而县及县以下企业实现增加值也低于全市增速4.3个百分点。运城市市长王清宪说,运城之短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尽管在最近几年中,曾经的龙头企业海鑫集团早已失去昔日辉煌,纳税贡献微弱,退出了当地标杆性企业行列,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上万员工,注册资本超13亿元的大型集团化企业,海鑫的存亡绝对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在4月中旬的那次现场会议中,运城市副市长王殿民给出的解危思路是:银企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形成为海鑫鼓劲加油的舆论环境;税务、电力、环保、法院等职能单位一如既往地支持企业发展;市县两级政府全面创优环境,提振企业信心,让员工看到希望;社会各界、金融系统要给予企业真诚关怀;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活内生动力。
但海鑫集团提出的13.27亿元启动资金成为了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难题,与此同时海鑫集团神秘的债务实情也让一些意向企业踌躇难前。有消息指称,海鑫集团除了工商银行的巨额债务外,还欠有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近30家银行的贷款,总量或远超百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政府救市即使让海鑫集团短期复活,但后续发展如何维系?就当前的钢铁市场行情和海鑫集团的现状来说,不仅前景不容乐观,更可能将海鑫推向愈加危险境地。
2003年,李海仓遇害后,当地政府四大班子曾经介入主持公司的日常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生产。但今天,与政府关系早已疏离的海鑫集团面临着远比上次危机复杂和艰难的局面。
11年前,刚刚接任董事长职位的李兆会对本报记者说:"这个公司是我父亲的,我不能让父亲的产业败在我的手中,如果真有灵魂这回事的话,我做不好,是无法面对我父亲的。"
海鑫集团如何面对明天,值得期待。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