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中国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5%

时间:2016-12-22 03:51:48

资料图。杨华峰 摄

资料图。杨华峰 摄

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阚枫)大学毕业走进社会后,你是否存在“学非所用”现象?21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5%左右,本科生中,理学、农学和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

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这份报告通过对近年来的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分析了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

报告指出,从2011至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看,建筑业、教育业、金融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业累计约吸纳了毕业生就业总量的1/3。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业与专业的相关程度如何,“学非所用”的有多少?

这份报告的调查显示,2011至2015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有小幅上升,由64%提高到66%,毕业生工作的专业相关度仍有待提高。报告称“这要求高校专业设置进行供给侧改革,由供给导向转为市场需求导向”。

具体来看,报告显示,大学生中,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明显高于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医学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2015届达到了95%;工学与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次之,为71%;再次是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和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处于60%~69%的区间,理学、农学和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最低。

从2011至2015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变化来看,医学、教育学、法学和历史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和农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比较稳定,变化不大;经济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有轻度下降。

专科毕业生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最高,2015届达到了89%;材料与能源大类专业毕业生次之,为74%;再次是土建、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生化与药品、艺术设计传媒、资源开发与测绘等大类专业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处于60%~69%的区间,农林牧渔、财经、制造、环保气象与安全、电子信息、旅游、轻纺食品、公共事业等大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最低,均在60%以下。

除了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这份报告称,中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半年内的离职比例较高,平均在35%左右。非受雇全职工作、频繁更换工作一方面会影响毕业生的薪酬福利待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面对这种压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依然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

许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