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上午,家住南京六合区龙池街道某小区的林女士一早出门发现,一身穿校服的少年蹲在单元楼旁的草丛里;林女士傍晚5点钟回家时,依然看到这孩子坐在那,姿势几乎没变,喊他一声,他也不理。少年异常举动让林女士担忧,她报警求助。民警到场了解到,该少年是初三学生,他舅舅家住在这幢楼,当天他翘课一天待在这里,为的是蹭舅舅家的WiFi玩手机游戏,这让赶来现场的母亲于女士窝火不已。
记者调查发现,智能手机的普及,孩子成为“手机控”已是许多家庭的普遍烦恼。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任国勇通讯员陆公轩
疯玩的少年
坐草丛里蹭舅舅家无线网玩游戏
少年翘课一天蹲到腿脚麻木
“我家楼下有个不认识的大男孩坐草丛一整天了,喊他也不理,你们来看看。”2日傍晚5点多钟,林女士报了警。
龙池派出所民警接警后到场查看,该小区一单元楼下坐着一少年。他把书包垫坐在身下,目不转睛地捧着手机。
“他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坐在这里,早晨我出门时看到他,没想到傍晚我回来他还在这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叫他一声,他也不理。”林女士说,她留意这孩子也是出于热心,担心他遇到什么不好的情况。
民警走到少年旁边,他依旧全神贯注玩手机,丝毫没察觉到民警靠近。民警拍拍他的肩,那少年突然起身,却因腿脚麻木差点跌倒。“你蹲在这里做什么?”面对民警的问话,孩子低头不答,只说自己有事。
民警再三询问下,他才说自己姓曹,在附近一所中学上初三,他的舅舅住在这幢楼上,他蹲在这里是为了蹭舅舅家的WiFi上网玩游戏。“我没有做坏事,就是想上网。”他说。
随后,民警联系了曹某的母亲。曹母接到电话表示很惊讶,说没想到儿子竟然翘课去玩游戏,为蹭网竟跑到弟弟家楼下蹲了一天。
不久,曹某母亲很生气地赶到现场,当即数落他为了上网一次次没原则。曹某母亲说,儿子一个月前,偷偷用长辈给他的生日红包买了一部手机,家长发现后对他批评过,也劝他把手机退了,还闹了别扭。后来,家长把手机没收,没想到他竟然趁家人不注意拿走了手机跑到这里来玩。“他肯定知道我弟弟这几天外出,才跑到这里来蹭网的,马上就要中考了,还这么糊涂”。
民警对曹某也进行说服教育,曹某表示会下决心戒掉玩手机的瘾,认真备考。民警也提醒曹某母亲,平时要多与孩子交流,转移他玩手机的注意力,有不良习惯要及时规劝。双方交流之后,曹某跟随母亲回家了。
家长的烦恼
砸了手机,娘儿俩都伤心地哭了
现在要不要再给女儿买?妈妈很纠结
“我要用悔不该当初来形容现在的心情,如今是进退两难!”南京来凤小区的张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她的女儿上初一,以前为了方便联系,买了一部儿童手机,只能接打电话。
但后来女儿总说身边同学都用智能手机,而且用智能手机上网查学习资料。张女士一开始也很犹豫,她和丈夫商量后,觉得时代在发展,女儿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使用智能手机查阅资料或许对学习有帮助。后来,就给女儿买了一部1000多元的智能机。女儿用上智能机后,很快玩上了微信、微博。
“我们觉得发微信微博也没什么不好,可如今情况越来越糟。”张女士说,女儿成绩直线下降,老师甚至发现她在课堂上玩手机。
张女士发现问题后,开始控制女儿使用手机。可女儿做作业时,时不时向她要手机说查阅资料,但有时却发现她在使用QQ或微信。
张女士问女儿怎么聊天了?女儿的回答是与同学交流学习问题。就这样,女儿学习的效率越来越低。前不久,发现女儿玩小游戏到凌晨,手机搜索痕迹有小说,点击开了发现女儿阅读的是“乱七八糟”的文章。就这样,为了手机母女俩多次争吵,最终一气之下,她将手机砸碎。
“砸了女儿的手机,娘儿俩都哭了,两个星期她都不搭理我,我也是心碎了。”张女士说,最近女儿一再向她保证好好学习,提出再买手机并承诺只用于查阅资料和同学圈交流。“我很纠结,就怕给她买了,她又无法控制。”张女士说。
在线小调查
禁止孩子用智能手机?并非都是反对声
两个例子,孩子都成了“手机控”让家长烦恼不已,那么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当下,到底该不该给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呢?记者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调查。
中小学生该不该用智能手机?
这个线上小调查持续一个小时,
参与投票的共有51人。
A持反对意见的占到约84%
部分注明理由的家长认为,未成年学生对手机会有瘾,难控制,多数是用来娱乐。
B完全赞成意见的家长有1例
这位家长认为智能手机是大势所趋,否则会与社会脱节。
C条件支持的约14%
这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智能手机需要附带条件,如果要用一定要知道孩子目的是什么,如果查学习资料是可以的。
老师
意见
每次开家长会,都有许多家长向老师吐槽,孩子整天离不开手机,到底给不给孩子用?如何才能戒掉手机瘾?南京某高级中学年级组长、高级教师姜波说——
即使是用手机查资料,弊端也很大
姜波认为学生用智能手机唯一好处就是便于联系。
“查阅资料是幌子,我发现一些所谓的学习软件的题目和答案是互相抄袭,而且错误和错别字百出,习惯在网上找答案的学生就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强烈呼吁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远离智能手机。”姜波老师认为,习惯通过网络找答案的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会下降,而且学习效率很差,通常点击一个窗口,网上又弹出一个,学生们好奇心又强,无法控制阅读,以至于没法集中精力完成应该完成的功课。沉迷手机不利于健康,典型的就是视力下降,抬起头来才能看得更远,整天捧着手机造成一些学生面对面交流能力很差;有些家长怕孩子不使用智能机就会与社会脱节,这种担忧是没必要的,手机和电脑一样,一学就会,没必要天天捧着。手机网络有搜索功能,他们看的内容是否健康,家长难以监控。
让孩子戒手机瘾,家长要做好榜样
如何戒掉手机瘾?姜波老师说,要分情况,有的家长强势激进,对子女提出的要求不答应就是不答应,没收手机、关闭网络。有的学生早期教育就存在问题,家长在家中也没有树立权威的形象,做不到约法三章,即便没收手机、断了网络效果也不佳,有的家长经不住软磨硬泡,还是把手机还给他们。手机一砸,网络一关,会激发这类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智能手机更强烈的好奇心。比较好的做法是,家长自己不要整天低头玩手机,要巧妙地关闭家中网络,诸如更改密码、限制流量、限制话费,阅读名著坚持纸质阅读。要让孩子知道手机只不过是个工具和玩具,也不否认手机越来越好玩,但生活中有更精彩的东西,休息日家长多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孩子心声
渴望得到尊重反感家长砸手机
扬子晚报记者也与一些中学生交流过,一些同学也坦言手机除了打电话和找答案外,基本都是用于娱乐,有时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家长也会对他们发火。
“比较反感父母语气强硬,更不能接受的是把手机砸了。”小刘同学说,有时玩手机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但是爸爸冲进来的气势,让人难过。
小刘同学表示,就算自己犯了错,希望家长能用一个平等的语气交流。“进来就没收,就是不尊重,不信任”,小刘告诉记者。
老师的道理说得很到位,孩子的心声也应该听听。但您是否留意,同一个问题,孩子其实关注的和我们大人不在一个层次上。他们更在意家长在处理手机使用问题时的态度,而非用不用手机本身。
所以,我们想提醒家长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家长更应该综合考虑自家孩子的情况,找到适合他们的沟通方式,处理好这个“手机难题”。
责任编辑:陈康、崔欣
许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