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天津第一、四川第二、黑龙江第三、上海第七、北京第九……这是一项最近风行网络的单身调查结果“中国十大单身聚集地排名”。与之相应,不少媒体还刊登出了国家民政局的相关数据:“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经接近2亿”,“全国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至2013年的14.6%”。
媒体报道的数据有是否准确,民政部门并没有给出定论。但随着中国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却是眼见的事实——各种火爆的婚恋网站、相亲节目无不予以了佐证。
有分析人士指出,城市范围内,单身女性更多;而在农村范围内,单身男性更多。对于单身男女而言,大部分人依然在寻觅伴侣,还有部分在不婚和要婚中摇摆,而少部分人则是绝对的不婚主义。单身男女中,30-40岁的人结婚欲望最为迫切。4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更容易成为“终极单身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85后和90后中,一种后现代的婚姻观已经形成,他们不再认为结婚是一种必然。不论如何,单身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到底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还需要另外讨论。男婚女嫁,单身与否不单单是中国话题。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统计,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当中,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终身不婚,还有更多人选择长时间单身。据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在单身人群中有两百万人选择独自居住,而这一数字在2031年时会增长到320万。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20到35岁的居民中,38%的居民是单身而且独居。悉尼和布里斯本等澳大利亚大城市同样如此。
分析认为,澳大利亚单身人士如此之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澳大利亚各个地区的男女比例较为不均。有报道显示,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城市正在闹“男人荒”,而广袤的农村地区正在闹“女人荒”。另一方面,很多人并不把婚姻作为唯一确立两人关系的方式。澳大利亚对事实婚姻的认可度较高,在法律和社会福利方面,只有同居证书或只是单纯保持长期同居关系的伴侣,在很多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因此导致很多年轻人对结婚并不迫切,甚至终身摇摆于同居和单身之间。
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称,近十年来,英国单身人数不断攀升。201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单身人数首次超过非单身人数,占51%。从地区来看,伊斯林顿地区以63%的男士单身率和57%的女士单身率位列榜首,单身比例较高的城市还有曼彻斯特、诺丁汉、布莱顿和霍夫等。不过,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单身未婚并不等于没有生活伴侣。
英国国家安全局表示,英国单身人数的增加可以归因于很多因素,包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婚率降低、社会对未婚人群以及未婚同居人群的接受度提高等等。与此同时,老年人离婚率和丧偶率升高,单身人群也日趋老龄化。由于女士偏向于嫁给比自己年长的男士,英国未婚女士的平均年龄目前是26.9岁,低于未婚男士的28岁。而且随着年轻一代的思想越来越开放,80后、90后对于婚姻并不是那么迫切,很多人觉得单身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目前,在德国不到八千万人口中,单身者和独居者接近两千万。在49岁以下的年轻单身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且绝大多数单身者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
据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单身者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超过30%的居民是单身。根据调查研究,德国单身者的比例如此之高,有两个主要原因:女性要求太高,男性太不主动。但社会学家认为,单身现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经济上的独立,使得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委曲求全,搭伙过日子,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目前,德国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采取传统方法为单身者创造相识的机会,为单身者牵线搭桥;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人们组成家庭,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优惠。不过单不单身,似乎并不影响德国人的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61.9%的单身者对自己的生活表示满意。
许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