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近40%的家长会认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甚至因此责备过孩子,有些家长会为此产生焦虑情绪。
昨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与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王秀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儿童夜遗尿其实是一种常见病,通过记录排尿日记、日常生活管理等方法大多可得到很好的治疗。儿童夜遗尿危害巨大,需要尽早治疗。”
儿童尿床
家长的认知理解很重要
今年4月,铁西区春江花月小区6岁的女孩月月经常半夜起床到卫生间里洗东西。月月母亲王女士偷偷地观察女儿的行为,原来她在洗床单。 “妈妈,我又尿床了。”月月看到妈妈发现了自己的行为羞愧地说。王女士含着眼泪说:“尿床了,没什么害羞的。以后妈妈给你洗床单。”
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孩子过了5岁频繁尿床是病需要治疗。我发现女儿尿床后,就开始寻求治疗。一个月左右,女儿的尿床病就治好了。”
儿科专家王秀丽告诉记者,“像月月母亲这样有医学常识的非常少。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尿床是故意的,常常斥责孩子。”
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国儿科医师协会肾脏专委会协同腾讯健康共同发起了中国大众对儿童夜遗尿疾病认知度的在线调研,参与调查者中,超过50%的人认为,夜遗尿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生理现象,因而不去寻求治疗;近40%的家长会认为“尿床”是孩子故意行为。调查显示,夜遗尿影响家长情绪,70%以上家长常常感到烦恼、少数家长还会感到气愤和羞愧。
单一症状遗尿
治疗起来相对容易
王秀丽说,“尿床”,医学上叫儿童夜遗尿。在临床上指5周岁及以上的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发生的频率在每周两次或两次以上。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分单一症状夜遗尿,非单一症状夜遗尿。非单一症状夜遗尿治疗起来比较复杂。单一症状夜遗尿治疗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需家长配合。王秀丽说,家长首先要改变“尿床不是病”的错误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患儿进行生活管理(每天限水、限水果等),定时起床(在凌晨12点—1点时叫醒孩子,进行自主排尿)。
儿童心理问题专家李智说,如果尿床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孩子会感到羞愧、尴尬,出现自卑等表现,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症、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等),且可持续到成人期。
李智说,“尿床的产生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会伤害到肾脏,中医上说肾主二便(排尿和排便),在家庭氛围中,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者家庭氛围过于紧张,可诱发尿床的产生。”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 吴强
许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