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抗日志士、杰出的诗人和教育家邱逢甲的一首佚诗被发现(见图)。该诗作于辛亥革命前夜,其中“漂零剩有乡心在,夜半骑鲸梦渡台”的诗句,反映了邱逢甲抗倭保台壮志未酬及对家乡台湾思念的心境。这是邱逢甲研究史料的重要发现,必将引起邱逢甲研究学者们的极大关注。
辛亥年(1911年)初,邱逢甲父亲邱龙章去世,邱逢甲从广州返回家乡广东镇平(今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奔丧,适逢长兄邱先甲携长子邱遴也从台湾返乡奔丧。在送兄长、侄儿及乡亲回台湾的码头上,一位邱龙章的朋友、也可能是远亲的“兰圃老伯”向邱逢甲索诗,邱逢甲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便随手在14岁侄儿的课本上写下了这首诗。全文如下:
万事都应付酒杯
眼见云合又云开
中天月色雨余好
大海潮声风送来
人物只今思故国
江山从古属雄才
漂零剩有乡心在
夜半骑鲸梦渡台
记者看到邱逢甲侄孙女邱秀芷展示的放大影印件,是在一册台湾日据时期商业职高的课本上的空白页所写,32开;除邱逢甲所写诗外,还有其侄儿邱遴用铅笔所写小字“邱逢甲”“丰原区神冈”“……的表现到现在还……”等字样,另有加法的算术竖式及几个日文字。因为是送别时的急就章,所以诗的作者没来得及使用专用的文房四宝,临时写在侄儿的课本上,字迹可见使用劣质毛笔的痕迹,该诗也没有像作者平常作诗时在篇末用章。但尽管如此,仍可见作者笔端的大气与书法的苍劲。
赋诗后不久,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邱逢甲即告别家乡赴广州营救其学生与辛亥革命志士。第二年,邱逢甲因病逝世,终年仅48岁。(中国台湾网记者 芜同)
延伸阅读
丘逢甲 (1864~1912年),号仓海,抗日保台著名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著名诗人,其祖居地在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
1864年丘逢甲出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4岁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名,成为台湾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秀才。1888,他赴福州应试考取举人。次年春,丘逢甲赴京会试,考取三甲进士,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丘逢甲无意仕途,弃官返回台湾故里,一面担任《台湾通志》的编撰工作,一面致力于教育。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利,为了保卫台湾宝岛,丘逢甲奏请筹办义军,是年8月,获准督办全台团练(11月改称义军)。他以“守土抗倭”为号召,呼吁台湾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招募台湾青壮年,组织义军37营,自己带头毁家纾难变卖家财,以充军费,并动员成年的兄弟入营当兵。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台湾青壮年纷纷参加义军。很快全团义军编组成160多营,特别编练者32营,丘逢甲担任义军大将军。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准备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闻讯无比愤慨,咬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并发动台湾各界电奏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要求废约抗战。清廷不顾全国人民的愤怒反对,执意割让台湾。在这种情况下,丘逢甲表示台湾永远不离开祖国,并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后因得不到清廷援助而饷绝弹尽,伤亡过重而撤退。新竹之战失败后,丘逢甲在部属忠言劝告下,告别亲友,离台返大陆。行前作《离台诗》六首,表达了他痛谴清廷割地丧权的罪行和他要重举义旗、收复故土台湾的决心。
同年秋,丘逢甲回到祖居地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他在《春愁》诗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希望台湾的乡亲,心向大陆,共保中华一统。
此后,丘逢甲在汕头办起了“岭东同文学堂”,不久又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兼广州府学堂监督。三年后,他被教育界同人推举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并受聘为两广学务公所议绅。广东咨议局成立,又被选为副议长,主持实际工作,力主禁烟禁赌,为民兴利除弊。
丘逢甲的诗词创作极丰富,世传其诗有万首,有《台湾竹枝词》、《柏庄诗草》、《蛰庵诗存》、《罗浮诗草》等诗集。由于丘逢甲谱写了大量的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显著地位。这次最新发现的邱逢甲佚诗“万事都应付酒杯……”,与他的其他爱国主义诗篇一样,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影响下,丘逢甲日益同情和支持革命。此前,他担任教育会长时,暗中被同盟会推为粤东盟主。1910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丘逢甲利用议长的身份,从中保护邹鲁和陈炯明等革命党人。次年,黄花岗起义中幸免于难的忠勇青年如姚雨平等,也是丘逢甲出面保护才得以脱险的。
辛亥革命后,丘逢甲被推选为广东革命军政府教育司长。1912年民国元旦,丘逢甲被推举为出席南京组织中央政府成立会议的广东三人代表之一,当选为中央参议院参议员。因积劳成疾,在南京开会期间肺病复发,仓促南归。同年2月25日,丘逢甲病逝于祖籍地镇平淡定村,终年48岁。临终前,给子孙留下遗嘱:“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