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下乡:让中国农村孩子美育教育不缺失

时间:2016-04-27 15:45:09

“舞蹈”下乡:让中国农村孩子美育教育不缺失志愿者、福建省舞协副主席雷高平为赤溪小学的上百名孩子教授传统畲族舞蹈。 钟秋香 摄

福鼎4月10日电 (林春茵 钟秋香)9日,正值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福建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长安新街上,畲歌荡漾,身穿“凤凰服”的山哈女孩李静文正欢快而忙碌地帮着妈妈做乌饭,不时随歌跺足跳出几个舞步。

日前,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教育厅和福建省舞协首次共建的“新农村少儿美育工程舞蹈教育基地”落户李静文就读的赤溪小学。作为福建省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系列活动之一,志愿者、福建省舞协副主席雷高平为赤溪小学的上百名孩子教授了传统畲族舞蹈。

“自从跟雷老师跳了动作,感觉那些山歌听起来都不太一样了,好像听得懂了,也更喜欢了。”李静文说。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中国舞协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自2007年12月启动以来,已遍及全国29个省区市的农村孩子。仅在福建,福建省舞协已分别在永泰、闽侯、漳州、泉州、南平等地举办了十几期公益师资培训班,惠及近万名农村少年儿童。

“传统的畲族文化藏在我们的舞姿、山歌、方言和习俗里,会跳、会欣赏,山哈的文化就转到我们身上了。”雷高平当天在现场对孩子们如是说。

作为福建宁德地区为数众多的畲族村落之一,近年,赤溪以扶贫巨变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总人口1800余人,畲族占近一半。但在基础义务教育中,由于师资缺乏,开展舞蹈美育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几乎无从谈起。

“学校缺乏专业老师,县城教育部门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但这也确实是边远山区教育的普遍短板。”赤溪小学校长杜承砚告诉记者,学校畲族学生占全校近四成,近年获得上百万资金扶助,建起校舍和操场,“没有老师,那么好的操场只能做做操,乱跑乱跳,连校本课程都无法开展。”

因为地处偏远,学生们没法像“城关的孩子们”那样去上培训班,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在校外更无法接受引导,孩子们普遍感到“有些枯燥”,而对于舞蹈志愿者的来访,他们又新奇又期盼。

“志愿者们入校,不管是两周一次也好,一个月一次也好,孩子们需要持续地、系统地教学。”杜承砚掏出手机一遍遍回放学生们在操场上跳舞,“美育教育缺失,孩子们容易出现行为偏差,舞蹈教育基地为这个转变带来一个希望。”

此次活动主办方、福建省舞协秘书长缪丽容也出自畲乡,她编排的畲族体育舞蹈《打枪担》至今常演不衰,根植于畲乡舞蹈风情创作的《畲族宝塔茶》、《畲家拣茶妹》、《小小山哈闹龙灯》等屡获奖项。在她看来,选择赤溪村作为福建省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意义特殊。

“作为举国闻名的扶贫村,赤溪一景一物都记录它曾经贫穷的样子,更需要志愿者们进行精神、文化扶贫。”缪丽容说,设为基地后,福建省舞协将安排舞蹈美育志愿者对赤溪小学舞蹈爱好者进行一对一志愿服务。

所谓结对子、种文化,她深有体会,“以农村少儿舞蹈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文化惠民工程,有助于乡村的老师和孩子们透过舞蹈,启发对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2015年,“关于支持开展福建省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系列活动提案得到福建省政协、省财政厅的支持,活动的教学、教材、志愿者服及志愿者证均为免费。而经过志愿者们集体商议,未来还将开展一对一(一个志愿者负责一所学校)对接农村学校走基层、五加五(每年举办五期志愿者培训班、在基层设立五个“舞蹈美育支教基地”)、成立福建省少儿舞蹈美育教学支教联盟、每年举办一次福建省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学成果展演等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