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欲在亚新组织峰会议题中融入经济合作元素-亚信-峰会

时间:2016-08-10 16:43:38

亚信会议实行协商一致原则,所通过的决定只具有建议性质。亚信会议常设执行机构为秘书处,设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亚信会议的发起者、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左)表示支持中方举行2014年亚信峰会。

原标题:中国欲借经济议题做实亚信

亚信会议实行协商一致原则,所通过的决定只具有建议性质。亚信会议常设执行机构为秘书处,设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亚信会议有20个成员国: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乌兹斯坦、韩国、约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另外,美国、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乌克兰、卡塔尔等国家和联合国、欧安组织和阿盟等国际组织享有观察员地位。

早报记者 杨小舟

今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 亚信 )将在上海举办峰会。

数位熟悉亚信峰会筹备情况的中国学者均向东方早报表示,作为2014年至2016年亚信轮值主席国,中国试图 做实 这一过去清谈亚洲安全互信问题的论坛,在难以达成共识的亚洲安全议题中融入经济合作的元素。同时,上海本地智库将借助中国 主场外交 的机会,于3月搭台举办亚信智库论坛,并希望以此作为推动亚信机制化的一个动力。

中国或提新安全观

亚信会议创立于苏联解体之后,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2年10月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亚信会议(CICA)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主要目的是要在亚洲大陆上建立起有效的、综合性的安全保障机制,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

二十多年后,这个机制与中国找到了共鸣。

中国国务院总理2013年10月出访东南亚时,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表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

据多次就亚信问题参加中国外交部研讨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估计,在此次峰会的主题上,中方会 有所表现 。

多位学者推测,作为主席国,中方希望能在此次亚信峰会上调停各方的安全诉求,同时提出自己的新安全观。事实上,国内学界对新安全观的讨论从未停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翟崑在《新安全观3.0》一文中,将新安全观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10年(1992-2002),主要任务是助推和平周边建设。核心理念是平等、互信、互利、协作,首倡于 上海五国 进程。新安全观的第二个10年(2002-2012),主要任务是助推和谐周边建设,成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翟崑认为,有必要在前20年的基础上创新3.0版,服务于周边 命运共同体 建设。

我猜测现在峰会的主题基本确定下来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新说, (亚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特殊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需要共同的安全观,强调互信、合作、发展、包容等等 如果要说有什么关键词的话,我认为可以是 加强对话、信任和协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努力构建和平、稳定新亚洲 。

经济议题充当 润滑剂

也有观点担心上述关键词只是 看上去很美 。一方面,由哈萨克斯坦倡议的亚信会议主旨是讨论安全和互信问题,中方希望把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海上丝绸之路 放在亚信峰会进行讨论,是否会引起有关国家的猜疑?另一方面,考虑到亚信成员国的复杂性,峰会是否能达成突破性的共识?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副主任杨成介绍说,亚信会议仿照 欧安组织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的模式创立。但不同的是,亚信会议的成员国间关系非常复杂。 成员国里,印度和巴基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等等,都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前三次峰会发布的文件棱角都被磨得非常平。

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赵干城分析,中国要推动经济合作的议题,总是希望得到像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的呼应。 但是印度今年4到5月正好议会大选,据印度民调情况,到时候很可能出现一个联合政府,如果是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在亚信峰会上,印度很可能没法派出高级领导人参会。缺少大国的呼应,中方设想的地区经济合作是否能很好地融入安全议题?这是这次亚信峰会的变数。 赵干城说。

李新也表示,3月份亚信智库论坛上,学者讨论到各国对安全的不同诉求, 肯定会有激烈的争论。 不过他认为, 在亚信峰会上,还是应该多着眼于共识。

另一个松散的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间有很多经济活动,与之相比,亚信成员间麻烦多,经济作为不多。这也是中国学者建议在亚信峰会中加入经济合作议题的原因之一。

因此,中国提出的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倡议有望成为亚信会议成员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李新认为,因为 这些成员国基本是 一带一路 沿线的国家。中国是世界经济火车头,又是亚洲经济中心,很多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我们建议在加强经济合作方面结合 一带一路 展开 。

亚信机制化?

虽然国内学者在亚信峰会涉及的议题和双边关系等问题上仍存在激烈讨论,但北京意图在其轮值主席国任内推动亚信做实是肯定的。

亚信能否在中国任内变成一个正式的国际机制?有学者表示,亚信的安全诉求和上合组织的主旨有部分重合,因此比较尴尬。还有学者担心亚信会像东盟那样,成为小国主导、倒逼大国的机制。

中国希望(把它)做成一个持久性的国际机制。3月份的亚信智库论坛就是其中一部分。 赵干城说, 峰会开完并不是就此散了,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文章在亚信之外。 冯绍雷意味深长地表示。

欲建亚信智库网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是为亚信峰会筹备工作提供智力服务的智库之一。该院正在筹备3月召开的亚信智库论坛。

(我们)2013年3、4月份得到筹备亚信峰会的消息。我们启动得比较早。 李新透露,该院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了亚信峰会筹备的智力服务准备工作。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出访中亚。亚信会议发起者、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与习近平会谈时表示,哈方支持中方担任2014年至2016年亚信轮值主席国,支持中方举办2014年亚信峰会。

李新是《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回顾与前瞻》报告的负责人,这份报告于2013年10月完成,内容是介绍亚信会议背景和提出发展建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提交给上海市和外交部。

2013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围绕亚信峰会策划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和考察调研活动。研讨会范围逐渐扩大:2013年12月底举行的首次研讨,组织的是上海本市专家的小范围座谈,专家就亚信峰会召开应注意哪些情况,从上海角度出发,峰会可以给上海留下什么等问题出谋划策。

2014年1月15日举行的 亚信会议: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学术研讨会则是全国性的,来自北京和上海的近40位学者讨论了亚信框架下亚洲如何进行安全和经济合作。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也出席了这次研讨会。程国平主管欧亚事务,具有丰富的俄罗斯中亚地区工作经历。

3月的亚信智库论坛是在这两次国内研讨会的基础上成型的。

第三次研讨会将是国际性的。十几位外国学者来自亚信主要成员国的智库,差不多已经确定。接下来是邀请国内学者。 李新透露,未来三年中国是亚信会议轮值主席国,该院计划在此国际研讨会基础上建立亚信国家的智库网络,发展成每年一次的亚信智库论坛,加强亚信成员国学者间的文化交流。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支持。 李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