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一:淡去的“理想主义者”

时间:2016-08-09 17:04:39

文_本刊记者李天锐

现在要找吴敏一太难了,他躲起来了不见记者。 曾采访过吴敏一的一名知名媒体人告诉《廉政瞭望》记者。

2003年4月,时任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与其他3名温州官员同时辞职下海,其中,吴敏一级别最高,一度引起轰动,被称为 辞官从商的温州现象 。然而,吴敏一在商海中搏击得并不顺利。

辞官前的吴敏一履历齐整 曾在省直机关、温州任要职;在任时政声颇佳,被称为有理想主义气质的 学者型官员 。许多人认为,他辞职并非年龄到限,而是因为未能当上温州市长。然而,吴敏一却认为,这种说法将其理想庸俗化。

在前媒体人章敬平的印象中,官员吴敏一 敢说、敢做,能说、能做 。比如,在一些全国性经济论坛上,吴以这样的句式发言: 我不同意刚刚几位专家的意见,我的看法是

也有人认为他张扬。即使在告别体制之际,吴敏一仍没忘为自己总结在信息化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审批改革等六方面政绩;并说自己做人、做事、做官都很成功。

章敬平曾参加温州政商两界为吴敏一饯行的宴会,迟到的吴敏一称,这是他赶的第5个场子。浙江政界一名官员感叹,一个由官而民者,能受到政商两界毫不避讳的饯行邀约,是不容易的。

刚 裸辞 时,吴敏一信心满满。他提出,自己对将来服务的企业有六点要求 企业必须超越区域、产品、品牌、利润、风险和老板等限制。

按照以上标准,他选择了红蜻蜓集团作为下海第一站,担任红蜻蜓新筹建的惠利玛零售连锁公司总经理。然而,履新不满3个月,他就黯然离职。

据称,其离职原因是与老板钱金波理念不合。 当初下海时对企业认识很肤浅,企业每一步都要考虑风险与收益,而这又由诸多因素决定。 吴敏一解释。

当然,吴敏一的商海生涯并非全是败绩。在第二站 上海东畅网络通信服务公司服务的5个月间,他将这个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的小公司扩张到3000万元资产。

2004年11月,吴敏一转任哈尔滨秋林集团总裁。这是两年内,吴敏一就职的第4家公司。当时媒体称其为 企业大夫 ,称他的任务是帮助已亏损3年的秋林集团重组。

也是在此时,吴敏一对外界透露,他意识到当年 6条标准 太天真了: 我要求企业超越风险,但一个企业,永远都会有风险,企业越大风险越大。 对外界认为其可能利用过去关系搞 期权腐败 的质疑,他回应称, 我从来不是喜欢走关系的人 。

2005年后,原本乐于面对媒体的吴敏一突然 噤声 ,就此淡出公众视野,只能依据各媒体零星的信息勾勒其动态。

2007年,熟悉情况者介绍,吴敏一在安徽替几个温州苍南老板管理房地产产业。这与其从前的规划相去甚远。有媒体援引前同事说法称,吴敏一虽仍挂秋林集团总裁头衔,但 基本上,他和秋林集团已无别的关系 。

2010年8月,证监会黑龙江监管局在秋林集团现场检查中发现,公司总裁吴敏一自2008年以来,从未亲自出席现场会议。此前,已传出吴敏一已离婚的消息。

两年后的2012年7月,上交所发布公开谴责决定书,称秋林集团对资产出售一事未履行相应决策程序、未披露信息,属严重违规。当初引进吴敏一的蒋贤云负直接责任,吴敏一等未勤勉尽责,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时吴敏一的身份,已变为前董事及总裁。

2003年至今,每掀起一次官员下海浪潮,吴敏一都会被提及。但近年来,其行踪、业绩、想法,成为媒体人及研究人士眼中的一大谜团。

事实上,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报道,与吴敏一同时辞职的几名温州官员,都没能在商海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