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20多次强降雨过程,全国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多23%。严峻的汛情让人不禁发问,1998年出现的洪涝灾害,会不会在今年再次出现?如果一旦出现灾情,我们的防灾减灾系统是否能跟得上?6月29日,中国气象局主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专家们给出了答案。
今年的降水和气候状况跟1998年有多大的相似性?“就相似性而言,1998年和今年的降水都是偏多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说。她表示,就降水时间和范围而言,二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数据显示,今年自入汛以来,南方共出现了20次暴雨过程,而在1998年同期降水只有14次。就降水分布而言,1998年降水的区域要偏北一些,而今年降雨范围广并且偏东偏南。
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成因主要是长江中游出现两度梅雨。当年长江中下游6月11日进入梅雨季节后,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二度梅”,长江上游形成8次洪峰,与长江中游洪水叠加,出现了大洪水。
今年7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走出梅雨季,那么,今年的梅雨会不会再“杀一个回马枪”?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周兵表示,梅雨是长江中下游非常重要和复杂的科学问题,“近期将会对我国梅雨结束时间和二度梅问题等开展第三次梅雨滚动会商”。
据悉,今年我国梅雨监测改进为277个站监测,新梅雨指标已在现代气候业务中广泛应用。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日前公开表示,造成近期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是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这次的厄尔尼诺,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出现的最强的厄尔尼诺。”周兵解释说,“它体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持续时间大概为21个月,二是它的峰值为2.9℃,三是累计强度达到30.2℃,四是超过两度以上的持续的月份达到7个月。这四个指标充分表明,与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相比,这是一次非常明显的超强厄尔尼诺。”
“这次厄尔尼诺已经走了,但有可能他的小妹妹‘拉尼娜’要到来。”周兵形象地比喻道。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周兵透露,最近一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已为-0.4℃。如果月平均海表温度达到-0.5℃,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考虑全球气候是不是会进入到拉尼娜的状态。
如果出现洪灾,我们是否准备好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陈桂亚说:“1998年大水以后,我国长江中下游加大堤防洪建设,对于堤顶的高度、宽度、坡度及防渗都提出明确要求,目前已经建设的堤防已经达到我们国家的标准,相比1998年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将科技保障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科技在灾害应对中的作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范一大表示:“灾害救援设备装备的仪器和手段与1998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各环节都贯穿了科技的力量。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如果没有重型的直升机带重型的设备进去,救援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现场的调查灾害能力方面,随着通信、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报灾的水平可以延伸到村级甚至延伸到村民。”范一大说。(记者 王 冠 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许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