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名飞行员都不希望自己的飞行生涯中出现空中特情。因为,它瞬时突然、高度危险、无法预见,处置稍有差迟,就会酿成毁灭性灾难。
然而,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的试飞员们却每天都在面对特情、与死神对阵,把遭遇飞行危局当作“家常便饭”。14年如一日,他们勇担使命,挑战极限,直面死神,搏击低空,安全飞行数千架次、上万小时,出色完成4个系列20多个新型号国产直升机的科研试飞任务,无数次从“极限危机”中凯旋,创造了一机未损的航空器试飞奇迹。
对阵死神
挑战极限中“助产”研制新机型
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大队试飞员们却不畏艰险,从容应对,以一往无前的气概不断冲击飞行极限,反复经受生死考验。
普通飞行员可能飞行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一起空中特情,而大队试飞员们每年都要处理几起大的特情。2006年11月7日,试飞员张雷对某新型直升机进行悬停检查时,直升机突然剧烈飘摆,无法保持正常悬停姿态。数秒后,直升机进入侧翻状态,翼尖离地仅仅数十厘米,眼看就要旋翼打地机身翻转。紧要关头,张雷当机立断,在直升机向反方向倾斜经过水平位置的一刹那,迅速下放总距使直升机从3米的高度快速垂直下落。仅仅0.6秒,直升机迫降成功。此时,尾桨已断裂触地,碎片飞出数十米远。
该型机型号总师王贤玉至今心有余悸:“倘若错过这一次飘摆过水平位置的瞬间,那么下一个飘摆,直升机旋翼必将打地,后果不堪设想!”
试飞风险不仅仅源于特情,更多的是来自对直升机性能极限的挑战。这年冬天,大兴安岭白雪皑皑,气温零下40多度,试飞机组正在进行直—10直升机高寒条件下一类风险科目试飞。没有任何加温防护的驾驶舱内,试飞员在手脚冻得几乎麻木的状态下驾机从3000米高度向下俯冲,银色大地扑面而来,空气与直升机摩擦声呼啸而至,噪声像铁皮撕裂般强烈刺耳。此刻,直升机开始出现左右飘摆和剧烈抖动,随时面临变形甚至解体,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但试飞员镇定自若,屏住呼吸,紧握驾驶杆,操纵着几乎要失去控制的直升机继续俯冲:100公里/小时,200公里/小时,300公里/小时……当空速表显示时速达到极限值时,试飞员果断退出了俯冲动作。现场惊心动魄,这一速度超出了设计性能的1.1倍,创下了该机型高寒飞行的极限,填补了国产直升机飞行的又一项空白。
试飞员们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试飞数百架次高等级风险课目,为国家避免了数十亿元财产损失,从试飞禁区拿回了大量宝贵数据,为我国武装直升机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勇担使命
主动作为探索新装备新战法
试飞员,既是装备性能的验证者,也是装备质量的把关者,肩负着国防和军工发展的双重重任。每一架新出厂的直升机必须经他们空中试飞,排除一切质量缺陷和故障隐患后,才能成为合格品交付部队飞行员。
2010年夏天,试飞机组在西北某试验基地执行直—10直升机武器靶试地面试验时发生意外——直升机旋翼被出膛的火箭弹击穿,碎片溅射至数十米外,火发器内部元器件被烧焦,电源口盖被震落——这是一起罕见的重大险情。然而,试飞机组并没有被眼前的惨烈景象所震慑,而是第一时间参与到专家组的故障分析论证中,积极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协助科研人员迅速改进试验方案。新方案一出炉,他们就立即投入到新一轮试验试飞之中,并最终确保该型机取得了空中靶试100%命中目标的喜人战果。
“在直—10直升机的研制中,试飞大队的贡献太大了!”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感叹说,“试飞员是设计理论与飞行实践相联系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直升机人机工效方面有着最大的发言权。他们最清楚部队需要什么样的装备,也最了解企业的研发能力,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影响一个型号的进程。”
“5·12”汶川抗震救灾,全军上百架直升机紧急飞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由于当时直—8直升机的高原性能数据不明,执行救灾任务的飞行机组对进入高海拔山区飞行有些担心。“立刻组织试飞验证!”得知这一情况后,大队领导当即拍板。他们找到直—8直升机设计总工程师商讨对策,迅速组织高原试飞机组加班加点试飞获取了第一手数据,紧急论证该型机在北川灾区飞行的可行性,并协助工厂对该型机迅速完成改装。随后,改进飞行方案很快反馈到救灾部队,直—8直升机在运送伤员、投送物资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紧要关头,试飞员们快速反应、主动作为,不仅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为陆军航空兵执行多样化非军事作战任务拓展了空间。
大队长姚海忠谈起我军第一部《陆军航空兵试飞员训练大纲》的编写经过时,对当初试飞员们主动请缨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试飞员特情训练课目设置难度比部队大、时间要比部队长”,“每名试飞员的飞行课目、训练方法、评估标准都应高于部队飞行员”……这种自加压力、追求卓越的作风和品质,始终贯穿在试飞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甘于牺牲
无私奉献致力打造过硬团队
在大队,罹患失聪、面瘫等职业病的试飞员不在少数,然而只要不影响任务谁也不愿停飞,他们总说“今天我们试飞多担一点风险,明天部队作战就少一分牺牲”。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一连飞出了国产直升机的多个极限数据:最大飞行表速、最大过载值、最大仰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直升机研制和军队装备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陆航试飞员承担的试飞任务量逐年攀升。为了确保试飞任务节点,试飞员节假日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一等功集体——直—10武器系统试飞机组先后转战8个省区,历时4年时间,创造了国产直升机空空靶试的多项试飞纪录,为加速国产专用武装直升机的研制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4年中,他们和他们家庭所付出的牺牲却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在个人与集体这架天平上,陆航试飞员的重心永远倾向集体,心里永远装着神圣的试飞事业。经常会有一些地方航空公司出于对试飞员过硬飞行技术的垂慕,开出优厚条件,动员他们过去工作。但无论如何软磨硬泡,都未能动摇过试飞员们的意志。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试飞员面对风险与收益的巨大差异缘何如此淡定?采访中,大队政委陈风华细数大队传家宝的讲述解开了记者心中的问号:
群雁高飞头雁领。从宋义到徐国林,再到姚海忠的三任大队长,十几年如一日以身作则立下了一个铁规矩——最新最难最险的科目,大队长飞第一个架次。
试飞干部无小事。大队地面干部默契地形成了一个没有成文的好传统——待遇,优先考虑试飞干部;困难,优先解决试飞家庭。
……
大队党委针对试飞员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无法照顾家庭的实际,定期对任务机组家庭进行家访,不遗余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试飞员们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消除后顾之忧。
好班子带出好团队。如今,大队试飞员人人立功受奖,人人有科研成果,人人都能成功处置空中特情,是我军航空试飞领域一个胆识过人、技艺高超的英雄群体。
□本报通讯员周敬波徐发广
本报记者张媛文/图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