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燕振昌
许昌1月28日电 在河南省长葛市水磨河村不足20平方米的燕振昌事迹展馆里,展示着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同志,扎根基层44年,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鞠躬尽瘁引导百姓奔富路的伟大一生。1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向全社会发布并授予了燕振昌同志“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时代楷模”燕振昌
1月27日,记者实地走访水磨河村,听与燕振昌搭档了40年的水磨河村前村委会主任张汉卿,讲述水磨河村永久的“时代楷模”——燕振昌。
94本日记写满百姓事
2014年12月12日凌晨,燕振昌如往常一样,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开始写日记……他写完3项具体工作安排后,刚写出一个“4”字,就突发心梗,再也没有起来。94本、8000多页、100多万字,日记见证着一个贫困村到亿元村的凤凰涅槃,凝聚着一位共产党员呕心沥血的一片丹心。
94本日记
上世纪70年代,水磨河村已有3500多口人,由于历史原因,村子被寨墙围着,家家户户住房都很紧张,村内道路狭窄、弯曲、泥泞,五户一院、三代同室比比皆是,因建房占地的吵闹、打架每天都有几起。
“1976年下大雨,我们家的茅草房又漏水了,我正端着盆子向外泼水的时候,老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说,‘放心吧,明年让你们住上排房!’”不善言谈的65岁老人赵国义面对记者哽咽了起来,“几十年后我才知道老书记竟把这句话写在了日记上。”
最后一篇没写完的日记
1977年,村民们都为“外边下大雨,屋里下中雨”的住房条件发愁。燕振昌征求村民的意见后,在日记里写到:“如果不搞新村建设,会出现:1、媳妇娶不到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2、为在基地闹纠纷,闹矛盾……5、不能改变已有生活条件。”
如今的水磨河村住房
为了解决村民的住房难题,燕振昌带领村干部制定了“水磨河村十年排房规划”,统一规划村中房屋朝向、式样,村里自建白灰窑和砖瓦窑,成立建筑队和石工队,每家50元的盖房补贴。到1986年,水磨河村历时10年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大工程胜利结束,1000多户村民基本都住上了小瓦青砖的新房。而现在,村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或三层小楼鳞次栉比,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水磨河村里宽阔的道路
这边盖新房,那边修大道。燕振昌领着大家把全村街道硬化了,大街小巷畅通无阻。“燕书记说过,村里每硬化一条小巷子,他就捐1000块钱。现在,全村硬化的小巷足有20多条,你算算他得捐了多少钱。”村党委副书记张松山说。
在农村也能干出名堂
自1970年成为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燕振昌曾有过3次到其他岗位工作的机会,但每次都与机会擦肩而过,原因只有一个:水磨河村离不开他。他对妻子张改真说:“咱听从组织安排,在农村也照样能干出名堂。”
据了解,水磨河村位于长葛市、禹州市和新郑市三县交界处,上世纪60年代,既不邻市区也不靠乡镇的水磨河村,是有名的贫困村。有民谣为证:“水磨河,水磨河,磨来磨去灾祸多。十年种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窝。”村里人均耕地不超过7分,即使全村人“战天斗地”,也只能勉强保肚皮、保口粮。燕振昌的日记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强烈的期盼:要让村民过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读书、有玩处的安生日子。
燕振昌的老搭档张汉卿向记者讲述
燕振昌的老搭档张汉卿回忆,从参加工作起,燕振昌就有爱学习、爱看报的习惯,对上级精神、政策动向了如指掌,总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党的政策信号。
社队企业兴旺时,上任仅3年的燕振昌就带领社员办起农机配件厂、面粉厂、冰糕厂,成为水磨河大队的重要经济来源。到1981年,水磨河村已拥有预制板厂、机械厂、车队、木工厂、供销社等十几家集体企业,每年给村里带来30多万元的利润。1986年,“股份制企业”刚在沿海地区萌芽,在燕振昌的坚持下,水磨河村的造纸厂建起来了。这是长葛市第一个、也是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水磨河经济发展史
2005年6月25日,燕振昌在日记上写道:“我也想在有生之年,把水磨河打造成第二个华西村。”
随后几年里,村里吸收股金800多万元,办起了铸钢厂、淀粉厂等股份制企业,涌现出了私营企业50余家。2014年,水磨河村年产值已超过4亿元,成为长葛市第一个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子。
如今,水磨河商业街上有300多家店铺、50多家小微企业,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近万人。燕振昌要求村两委干部:只要来水磨河村发展的,在项目征地、金融、通电、通路各方面都要全力支持,“不能让企业家和店主跑腿、作难、花冤枉钱,更不允许本地人欺负外地人。”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上世纪70年代末,水磨河村戏风很盛,三天两头一台大戏,孩子们整天围着戏班子看热闹,无心向学。“光玩戏不建校,台上假官假朝廷,台下真官没一个。”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燕振昌决定带领村民办校兴学。
水磨河全寄宿制中学
在他的带头捐款2万元后,村民有的捐钱,有的捐砖,才有了村里的第一所中小学。后经历了8次扩建,1982年,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百米长廊的教学大楼;2004年,扩建坡胡镇二中,4层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拔地而起,建成长葛市第一个农村全寄宿制中学。
校园一角
为让村民真正重视教育,从1985年起,村里每年8月28日都举行学生欢送会,为新考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中生披红戴花,发奖品、送路费。从恢复高考至今,水磨河村已有460多人考上了大学。
水磨河中文化广场
在燕振昌的倡导下,每年九九重阳节,表彰“好儿子”、“好媳妇”;劝诫村民“死了吹班响儿,不如活着孝敬碗豆腐脑儿”。1981年,水磨河村率先建起了全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实现了全村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2004年,水磨河村又实行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20元)的制度,还为老人们发新被子、被单、被套,在全村形成孝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广场一角
据现任水磨河村民调主任赵群德介绍,有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水磨河村40多年没发生过一起信访事件,自己都快无事可做了。水磨河村更是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而这都与燕书记的教育和实干分不开。
水磨河村的“小南水北调”
在燕振昌的工作日记里,“幸福湖”成为近几年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在水磨河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时,燕振昌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难题:村西的幸福湖水仿佛一夜蒸发,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幸福湖的变迁
水磨河村从来不缺水,村西的幸福湖浇灌着水磨河村90%的农田。湖水骤然干涸,给水磨河及周边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附近3个乡镇、23个村、近4万口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现严重困难,4000多亩庄稼地连续4年颗粒无收。村里耗费巨资兴建的40亩绿树婆娑、曲水回廊的生态园,刚注满水就变成了一个丑陋的沙坑……
2013年夏天,燕振昌向前来调研的有关领导汇报了长葛西部的吃水难题。没几天,河南省水利厅等几个部门就组成调研组前来实地勘察论证,煤矿透水导致湖水干涸的事实得到确认。
如今的幸福湖
已届古稀之年的他上下奔走、不懈努力。2013年10月,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复。该项目通过引平禹一矿矿井排水入长(葛),注入幸福湖,同时配套建设2.56万亩田间灌溉工程。2014年12月,工程完工,干涸了6年的幸福湖重新碧波荡漾。燕振昌常说:“这是咱这里的‘小南水北调’啊!”
“村里最大最难办的事,他都给办了!”70岁的村民张海林说。
水磨河人心中永远的“时代楷模”
在历任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的44年里,燕振昌为自己和村两委定下了两条不可逾越的规矩:对自己,是“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对村两委,是“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的不干、村民不得实惠的不干。
燕振昌年轻时就是杆“老烟枪”,1976年,水磨河新村建设开始,为了让自家的房屋建设工期排在前面,一些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始给燕振昌送烟。为了秉公办事又不伤害村民间感情,燕振昌突然把烟给戒了。日记中燕振昌写道:“就这一根烟,不仅坏了规矩,也给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负担,这烟以后不能再抽了。”
党务村务公开栏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燕振昌都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年度事务的预案。这就是村里实行了近30年的“腊八算账”。“账目公开了,群众心里亮堂了,对村干部也信服了。”燕振昌说。
“老书记为村里操劳到最后一刻。”村民赵国义说。
燕振昌事迹展馆
燕振昌下葬的那天,村里2000多人自发为他送行,按照他定下的规矩,葬礼没有请“响器班儿”,但哭声却响彻全村。经许昌市委批准,他的身上盖着鲜艳的党旗,被安葬在村里的祭祖园。
“干工作要像春蚕吐丝,兢兢业业到死方休。做人要像点着的蜡烛,从头燃到脚一生光明。”燕振昌说到做到。他虽然走了,但他把一座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丰碑,刻在了水磨河村4600多名村民的心里,成为水磨河人心中永远的“时代楷模”。(李俊杰)
【责任编辑:许昌】
许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