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维和手记:初识红土地-青蒿素-诊疗

时间:2016-08-24 16:34:05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月时间转眼过去。这一段维和路注定不平凡,初识红土地是刚刚开始,让我们继续前进吧。(李宗泽)

医护人员为阑尾炎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李秋泽供图)

新华网消息:从10月16日在南苏丹瓦乌机场降落,至今已经一个整月,这一个月里,医疗队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局起步,63名兄弟姐妹共同奋斗着、坚持着,同时也经历着、感受着这维和岁月。岁月如诗,军旅如歌,所有我们经历的这些,或苦或甜,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最珍贵的财富。

作为维和医疗队,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执行联南苏团赋予的医疗保障任务,但刚来的第3天就遇到了棘手的事。一名加纳籍维和警察突发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但当时正处于我们第14批与第13批交接期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种流程我们还不熟悉,空运的药品耗材还未抵达。但救死扶伤不容等待,经两批队领导协商,主刀医师由我们这批的李秋泽博士担任,麻醉师由第13批的付春兰医师担任,迅速展开手术,至当日20点30分,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医疗工作上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疟疾患者多,我们所处的西加扎勒河州更是疟疾的重灾区,又正值雨季、旱季交替时节,蚊虫较多,疟疾呈现出高发态势。我们刚来的第一周就接诊了4名疟疾患者,收治入院3名。在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疟疾已基本绝迹,各医院之前极少接诊疟疾病例。面对这种情况,医疗队队长张中华迅速带领医务人员,共同学习疟疾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并规范了诊疗流程。至今已经接诊疟疾患者17名,收治入院9名,治愈出院8名。这期间,屠呦呦女士发明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任务区,青蒿素被誉为“中国神药”。

在大家的努力下,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但生活上的困难也需要我们共同克服。海运物资未到,库房存货不多,蔬菜仅有土豆、包菜、洋葱等便于运输和存储的种类。餐桌上见不到绿色可不行。怎么办?队党支部一声令下,全体同志发扬南泥湾精神,扛起锄头,拿起铁锨,开荒种菜,自力更生,力争早日在这红土地上拓出“南泥湾”,种出“中国菜”。

这片红土看起来很美,但又是贫瘠的,干旱时硬得很,铁锨挖不动,镐头刨不进,浇上水,很酥软,但太阳一照,很快就干,存不住水。雨季还好点,时常能够雨水滋润,但11月后,马上进入旱季,那就天天“太阳当空照,地上火苗烧”了。土地贫瘠,我们就深耕细翻,浇上“农家肥”;存不住水,我们就撒下种子后,罩上遮阳网,但还难以抵挡非洲炽热的阳光,每天傍晚大家拿着水桶、脸盆给菜地浇水。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豆角、辣椒、番茄、南瓜、丝瓜、空心菜、小白菜等一个接着一个的出苗了。大家只要有空,都会到菜地转转,或者浇水,或者除草,或者整畦。

繁重的工作和劳动之余,大家都想轻松一下。在一批又一批维和队员的努力建设下,医疗队的文化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善了,我们现在有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房以及卡拉OK系统。最近又新装上了总部配发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可以收看到17套国内的电视节目,大家多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学习知识的平台、文化娱乐的媒体。业余时间可以看到大家或者读书,或者对弈,或者打牌,或者看电视,或者在健身房里挥洒汗水,或者对着卡拉OK系统唱歌。据医疗队政委赵圣先讲,下步还将建设篮球场以及电话室,大家的业余生活会更加多彩。

最近医疗队还有一件喜事,黄狗贝贝生了8只小狗。贝贝是医疗队的“老同志”,它最初是由第12批的同志从垃圾坑里捡回来的,先后陪了3批维和医疗队,贝贝也与队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贝贝很聪明,见到自己人就会摇尾巴,见到外人就会警觉地吠叫,每天夜里还主动担当起巡逻警戒的任务。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月时间转眼过去。这一段维和路注定不平凡,初识红土地是刚刚开始,让我们继续前进吧。(李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