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清华:“学霸集中营”“赛车比赛变成了观赏性的比赛项目,看看这些牛人之间谁赢谁出局。当然这些牛人考试都接近满分,完全分不出高低来。”记者|张襦心 实习记者|冷崇秀考虑了20多分钟
原标题:走进清华: 学霸集中营
赛车比赛变成了观赏性的比赛项目,看看这些牛人之间谁赢谁出局。当然这些牛人考试都接近满分,完全分不出高低来。
记者|张襦心 实习记者|冷崇秀
考虑了20多分钟,马冬晗还是拨通了我的手机,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了我。
我们姐妹不想成为公众人物,现在有了一个能够安安心心专注学术科研的环境,不想因为采访再起波澜,还希望您能理解。 已经直升本校博士的马冬晗说。
她和妹妹马冬昕2012年10月突然在网络爆红,源于有人在人人网上发布了 清华双胞胎学霸 马冬晗一张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表,以及姐妹俩2011年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视频。
成为学霸的前提,必须是学习成绩要过硬。
2008年,这对来自的双胞胎姐妹双双保送进清华大学,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对保送进清华的双胞胎姐妹。2011年,马氏姐妹在同一年双双获评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全校15000多名本科生中,当年只有5人可享此殊荣。
如果以为这对姐妹只会死读书,那就太小看 清华全能王 了。马冬晗入学后就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并成为精仪系学生会历史上第一位女生主席。还担任过精仪系女子排球队队长、系乒乓球队队长、校乒乓球队队员、学生国旗仪仗队带兵分队长,还是马拉松爱好者协会会员,而马冬昕则是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但让网友抓狂的是,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很多人比你牛逼,而是比你牛逼的人还比你努力。
根据 最牛计划表 ,马冬晗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早上6点 起床锻炼 ,6:40开始学习,一天六节课,午休1小时还要加塞进两三件事,晚上10点到11点 听英语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读《飘》,背单词 ,凌晨1点之后才 sleeping ,令网友惊呼 比国家领导人还要忙 。 那张密密麻麻的周计划表,也成了网友们膜拜的 神器 。
听到记者转述马家姐妹不愿再接受媒体采访的消息,一位老清华学子当即赞叹: 能这么想,还真有点学霸的素质。
永争第一
这位学子名为陈俊,当年也是位学霸级人物。
1994年,陈俊自江苏省重点常州中学保送进了清华自动化系。刚入校,清华学子们就迎来了一场堪称竞赛级别的高难度 摸底考试 。最终学校在汇集了清华最好生源的电类系(电子系、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机系)挑选出了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与国际奥赛的奖牌得主、各省高考状元一起,组成了两个培养高精尖人才的 实验班 ,每班30人。陈俊当时正是以全系第一名的考试成绩,成为实验班里的佼佼者。1998年他与计算机系的李凌一起,为清华在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的高水平大学生学术赛事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中夺取了第一个特等奖。这也是当年全球七个特等奖中,唯一一支来自中国的参赛队。直到11年后,清华才有第二支队伍再次夺取这一奖项。
马冬晗会成为 学霸 ,源自刚入校就感受到压力山大,这也是很多优秀学子刚入清华的同感。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葆春曾回忆说: 刚到清华上学的时候,喜欢攀比学习。无意发现排学号的算法是同时 参考 高考分数和生源地区,来自北京的同学都在班上排到前列,我的更是排到第一,比北京第二的一个郑同学多了三分,不禁得意溢于言表。这一切在一两个学期之后迅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知道了很多牛人压根就没有参加高考,直接保送清华了,还随便爱上什么系就上什么系。第二知道了这些人实在不是吃素的,凡是跟数学有关的课程成绩都根本无法追随其后,就像玩游戏时发现自己的车实在太烂,技术再好都没戏。赛车比赛变成了观赏性的比赛项目,看看这些牛人之间谁赢谁出局。当然这些牛人考试都接近满分,完全分不出高低来。
清华年年都有学生跳楼。原来一直都是最优秀的,一进清华必然要分出名次,有些人就接受不了。第一、第二学期,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辅导员跟我们强调要摆正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 陈俊回忆说。
本科保送清华、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的黄超也说: 清华的学生给人感觉棱角小一点,不是那么才气外露,这是因为清华不但有很多牛人,而且在各个方面都有牛人。也许你本来还挺沾沾自喜的,一到这种氛围,自然而然会变得老实一点,知道要去努力,造就了清华非常务实的学风。
而马冬晗对自己的评价则是 适应能力差 。大一上机械制图课,她自言自己是那种空间想象能力特差的人,给一个立体的一面让想象它的其他几面,她就想象不出来了,一度担心自己这门课的考试会挂掉。微积分也是一开始就学得很懵,常常望着一黑板的板书不知所云。大一上学期,她在全年级150人中,考了第26名,这让一向要追求最好的她受到了很大打击,非常迷茫。当时正好马冬昕在《社会工作概论》课上学来了用计划表做时间管理的方法,让她受到很大启发。
和马冬晗不同,陈俊恰恰是李葆春口中那种 牛人 。他进清华以后一直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每次考试数学、物理都是满分,从来没有感受过压力,但在学习上一样努力。 进清华的智商都不差,最后谁更突出,在于谁在某件事情上更投入。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人,自我管理能力都不错,不是进了清华才表现出来,而是一以贯之,从小已经养成了追求卓越的习惯,永争第一的心态。我上初中起就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看书。进了清华以后,基本上活动范围就是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四点一线,一连几个学期都没出清华门。那时候还没有应急灯,熄灯后,还要打着手电筒学东西,一直看到累为止。 据他说,当年熄灯后打着手电苦读的绝对不止他一人: 清华学生分为三类,极少数可能因为从小家里管得很严,中学成绩很好,到了大学这个自由的环境里就没动力了,天天打游戏。一心出国型的,拼命在英语上下功夫,其他功课不太在意;但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是进了清华之后依然很努力。
关于清华学风,网上流传一个很出名的励志帖:《清华人都如此努力,那我们呢?》,大意是说清华的学生有的也不是那么喜欢学习的,但是清华的要求极为严格,四年之间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资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学了,所以大家都要疯狂地学习。曾经有堂课,网帖作者上了两个小时课,学了计算机的VHDL语言。下课老师要求在周五之前编出一个主频30M的CpU来,做不出来就不及格。所有的人都疯了,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而在其他大学的电子系这门课要学一个学期。于是大家就疯狂地跑到图书馆借书,回去废寝忘食地看,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把程序搞定了。类似就算老师讲的是个毛线,学霸也能把它织成毛衣。
然而记者采访的几位清华老学霸,共同认为 这个帖子不靠谱 。
我们实验班的课程有些确实非常难。比如物理系有位很出名的老教授教我们电磁学,通常这门课应该从电磁学基本方程式开始,慢慢过渡到相对论。他是反过来,一上来先讲相对论,再推导到电磁学基本方程,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有一次期末考试他出了6道题,前三道比较基本一点,后三道非常超前,结果我前三道题一分没丢,后三道题一分没得,实在太难了。数学课也是,老师是从国外回来的,隔一两周会出一些题给我们做,一个班能有两三个人做出来他就很高兴了。但这仅限于实验班,一般系里的教育不会这么超前,清华的学生基本上也没有考试不及格的担忧,大家这么勤奋,更多的是想争先。
学神 也疯狂
在清华,除了学霸,还有学神。什么叫学霸?根据网友的描述,考试前,普通人复习到凌晨2点困了受不了就睡了,学霸复习到2点困了但还继续看书,神一般12点左右就洗洗睡了;普通人努力了就可以成为学霸,学霸努力就可以成为学霸中的战斗机,神没有努力与不努力之分
前面提到的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最顶尖人才之一李凌,当年在清华,就是这样一位神一样的存在。陈俊称之为自己唯一佩服的人,而黄超则说李凌看一天书,相当于别人看十天。
大神 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比如当年他已经保送清华了,后来想想拿个状元也挺赞的,就去参加了高考,果然捧了个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回来。一进清华的 摸底考试 ,成绩全校第一。其他荣誉如:1992、1993年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1992年还获得参赛选手最小年龄的金童奖;第二届清华十杰(曾经摸着一位小朋友的头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那位 娃娃 是第一届的 十杰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得主
记者联系上了如今已远在美国的李凌,他笑言自己确实挺爱睡觉的,一天至少要睡7-8个小时,但绝对不是那种没有努力不努力之分的人。
全世界可能会有几个天才,但很多人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很好,都是花了很多时间进去。对这件事有兴趣,只是会让你更愿意去花时间。我上清华的时候,一直很有紧迫感,总觉得时间不太够,想快一点毕业。我属于做什么都想早一点的人,定了目标之后,自己给自己加压。当时清华是五年制,如果修够学分,就可以提前一年毕业,我就一个学期修了十几门课。当时每门功课的作业都是很重,我是学生干部,熄灯以后,我还能去办公室看书。我还找老师谈,是不是可以提前给我期末考试,如果我考过了,我就不上这门课了。老师说这要教务处同意,我又去找了教务处,最后真的让我考了,就这样我把写作业的时间省了出来,又可以多上点课。
清华每个牛人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马冬晗是时间管理,李凌则强调专注。 那个时候看书,一般要半小时才能进入状态,所以我学习都是规划好整块时间做一件事情,尽量避免这一点那一点。
无论学霸还是学神,在清华,似乎一味死读书的并不多。在当年,李凌除了学习最忙的事情就是社会工作,担任了计算机系团委书记。
陈俊喜欢锻炼跑步和健身: 清华非常重视体育,当时有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说得很实在。一般能进清华的都是精力旺盛型,读书很猛,锻炼起来也很猛。每天下午操场上音乐一响起,就会有很多人出去跑步。
黄超的爱好则非常多,自言 属于非常不清华的清华人,不务正业又笨鸟先飞 。他专门选修过美术课,每周末去上美术培训班;参加过全国摄影展览,还加入了交响乐团 毕业已经很好多年了,在社会上也工作了很长时间,现在回过头去看,会认为有的人哪怕是书呆子,他有他的乐趣。也有很多人一天到晚四处去玩,他也有他的乐趣。人能够全面发展当然好,生活会丰富一点,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很成功;而生活单调的人,他也许会成为比尔 盖茨、乔布斯这种业界领袖。人生并不是一个模式,只是在该用功的时候,不要用爱自由作为懒惰的借口。
链接:
正常人群智商分布
智力测验包括十一个项目,有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符号分别测验,完成整个测验大约需要一小时。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90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