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区里的老洋行 记者王锋 摄
和您一样,上世纪初的济南人,闲暇时候也更多地步出家门,走向街头。开埠以后,济南与其他大城市一样,也经历了文化消费样式的改变,由传统的非商业化、家庭式的娱乐方式,更多地向商业化、公共化转变。老百姓的娱乐消费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街头杂耍,还有传统戏曲、电影、话剧、书店、公园、博物馆。
京剧大师梅兰芳多次来济献艺
民国时代的济南已有了游艺园,只不过,那时的游艺更专业,也更高大上。
津浦铁路通车后,很多京剧名伶都造访过济南这座戏曲码头。1927年,时任山东督办兼省长的张宗昌为父庆寿,将京、津各戏班的名伶百余人全部接至济南,梅兰芳演的是“穆桂英挂帅”。
时隔八年后,梅兰芳受邀进济“进德会”京剧场,接连演了5天,收入全部用于为黄河决口发起的赈灾。隔年11月,梅先生再次应邀来济南,在“进德会”演出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并与当时恰巧也在济南演出的金少山合演了《霸王别姬》。
梅老板演出的场所进德会游艺园,是上世纪20-30年代济南最早的游乐场所,由苏古农、季海泉和王盛三在1925年共同集股创办,园内游乐设施齐全,既有京剧大戏院、地方小戏院、电影院、文明戏院、大鼓书场等传统演出场所,也有新兴的台球场、小型高尔夫球场、自行车赛场、餐饮茶社。游艺园内还设有动物园,园内有虎、豹、熊、蟒和各种鸟类,是当时山东境内收集动物科类最多的动物园。
进游艺园要买门票,进入园内后,除饭店、茶社照价付钱,大京戏院场内的楼座、池座、月台、包厢,另按临时规定价格买票外,其他如电影、话剧、大鼓、地方戏、动物园,以及大京戏院中的边座、普通散座,概不另外收费。每逢新年、春节或元宵之夜,游艺园还会燃放五光十色的焰火。
到1933年,韩复榘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期间,将游艺场改名为进德会,成为济南最早实行会员制的带有政治色彩的高级俱乐部,每年重要节日会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和各种的游园活动。
真山真水真人“西洋影戏”带来新鲜感
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去电影院看看电影,文艺地消磨闲暇的时光,而对民国时期的济南人来说,电影还是个新鲜玩意。
1904年,坐落在济南城钟楼寺街的善闻茶园增加一项新业务,他们在招徕观众的小广告上声称,“为开通风气起见,不惜工本,特由外洋请到影戏团,里面有真山真水,真人真马,真正东洋大战,即如亲到外洋游历一般……”善闻茶园放映的《英特大战》和《日兵大操》等国外影片,是济南人最早接触的电影。不过内容粗糙,颇不喜人。
济南百姓对被他们称为“西洋影戏”的新鲜玩意颇为感冒,把它与中国传统的灯影戏相提并论,其实吸引他们的,正是这个舶来品与灯影戏不同的文化样式,声光影带来的刺激感,和世界被打开的新鲜感。
济南最早的专业电影院是1904年德国人在经三纬二商埠区建立的“小广寒”,内部设有包厢、楼座和池座,可容纳600人。开始“小广寒”专门放映外国武侠片,如《蒙面大侠》等。后来也放映过《孤儿救母记》《玉梨魂》等国产片。彼时的电影排档仅在晚上,除两集正片外,再加映卓别林或罗克等主演的滑稽短片和烟草公司的广告片;与现在电影市场供应繁荣不同的是,当时一部《蒙面大侠》可以连续放映几个月。那时用的是手摇电影机,每映完一集需要换片,这时电灯打开,观众可以喝茶休息。
电影放映结束时,幕布上会打出“诸君晚安,明天再演”的字样,可能为了照顾不识字的观众,“茶坊”会高喊:“明天再演啊!”颇具仪式感地结束当晚的放映,然后电灯亮起,观众离场。
1925年建成的游艺园内设有电影院,主要放无声电影。到1930年代,大观园内有大观电影院和新明电影院两家,前者放有声电影,后者放无声电影。到1935年,济南有了14家电影院,电影渐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民国之后,济南的书业进步较大。1914年前后,济南有书店9家。较稳定的有商务印书馆分馆、山东官书局、艺德堂数家。到了1920年代中期,济南有各类书店19家,为人们提供日益丰富的精神食粮。
1909年,位于大明湖南岸、仿照著名藏书楼宁波天一阁的建筑样式兴建的山东图书馆正式开馆。之后,图书馆所附设博物馆也建成开放,济南百姓得以与深藏于闺中的文物相见。1912年—1927年,济南陆续开办了包括通俗图书馆、讲演所、社会教育经理处等在内的社会教育机构处,其经费均列入预算。
现在,高大上的省博物馆、市科技馆吸引了很多热爱新知、崇尚科学的济南人,而彼时的济南也有了博物馆。济南城的首座博物馆广智院位于南关山水沟,陈列标本、模型万余件,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人文等诸学科。这个博物陈列室开放后,参观者也甚为踊跃。
如果那时有微信和微博,这里一定是文化公众号们推荐的周末好去处。听一听这些馆的名字就知道有多吸引人,革命纪念馆、国耻纪念馆、动物标本陈列馆、植物矿物标本陈列馆、国货广告样品陈列馆、本省产品陈列馆、卫生馆、中国经济地位统计馆、艺术馆、儿童玩具陈列馆,各馆均免费向公众开放。
许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