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贴门神、包饺子、舞狮子……这些传承千年的春节习俗,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传递着春节特有的温情。然而记者发现,还有一些过年老习俗并不能增添年味儿,反而徒增烦恼。专家认为,像女儿不准回娘家过除夕、初五不许走亲戚、正月里不能理发、农村赌博等以前很多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显得越来越跟不上时代节拍,也应早日“辞旧迎新”。
家住山西晋中市的詹女士觉得这个年过得很憋屈。詹女士去年离婚后带着3岁的儿子回娘家与父母住在一起。“但按老家的风俗,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父母虽没把话挑明,但还是希望我能过了初一再回家。”大年三十,詹女士带着孩子住进了宾馆。
记者发现,出嫁的女儿不准在娘家过年的风俗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天津等许多地方都存在。太原网友“春天”说:“今年本来想回爸妈家过年的,但我妈知道后打电话让我睡外头去,真无奈。”记者了解到,山西等地在除夕有燃放旺火的习惯,祈福家人在新的一年兴旺红火。然而,当地人认为出嫁的女儿看到娘家的旺火会把“旺气”带走。所以,一些比较传统的老人坚决不让女儿在家过年。
“以现代的眼光看,这种风俗既不合情也不合法。”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说,过年的主题是家人团圆,这种风俗割裂了父母与女儿的感情。此外,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后,顽固坚持这一陋习更有违法之嫌。
陋习二:初五不能走亲戚
这个春节,山东无棣县人小段为走亲戚忙得焦头烂额。独生子小段有两个舅舅、两个姨妈和一个姑姑,住的分散且遥远,“一年不见,都得去拜年”。今年,他还要抽出一天时间去拜见准岳父。“单位放了七天假,来回路上耗两天,大年初五又不能去。”四天的时间,小段马不停蹄,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匆匆坐一会儿就直奔下一家。
在中国不少农村地区,现在仍然保留着初五不走亲戚的风俗。据常嗣新介绍,民间称初五为“破五”,是避穷神的日子,如果在这天走亲访友,会破坏对方一年的财运。
“古时除夕到破五有很多禁忌,比如不动针线,不倒垃圾,初五不走亲戚等。这些民俗长久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时妇女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需要在过年期间得到休息。”常嗣新表示,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禁忌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同时,“这种陋习也与现行的休假制度冲突,应该会慢慢消失。”他说。
陋习三:正月不许剪头发
大年三十上午,一直忙于加班的山东滨州小伙王学志匆匆赶到理发馆剪了个头发。“再不理发就得等到二月二,老家习俗,正月里不许理发。”
当天,记者在太原走访发现,每个理发馆都排起了长队。一位从业20多年的理发师张学勇告诉记者,这一地区正月不理发的风气很盛,人们都会赶在年底剪头发,“经常从早晨7点忙到晚上11点。”
按照民间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据民俗专家考证,这一传统来自于清初对汉人强制实行的“剃发政策”。汉人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后来讹传为“死舅”。
常嗣新介绍说,这也是一个由行业习俗演变为全民习俗的典型例子。古人除夕辞旧迎新自然会想到从“头”做起,这就使得剃头师傅在腊月格外忙。为了能在正月里得到休息并走亲访友,理发行业慢慢形成“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并最终形成全民习俗。
然而,这一习俗早已开始淡化。张学勇介绍说,年轻人因为时间原因,并不太在意这个习俗,“近年来正月理发的人慢慢增多,许多理发馆正月初十前后就开业了,收入还不错”。
陋习四:春节假日赌博忙
河北邯郸小伙邹平(化名)最近有点不高兴,“这几天输了快三千块钱了。”原来在小邹的老家,春节有赌博的习惯。
据小邹介绍,过节期间,人们多爱聚到一块“喝喝小酒,打打麻将”,“在家和家人玩,出门和朋友玩,和家人玩的小一点,朋友间就不一定了,一局上百元的也很普遍”。小邹说。
事实上,在我国不少地方春节都有类似的习惯。山西忻州市的小王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春节赌博风气很盛,“麻将、骰子、牌九、扑克什么都上,”小王说,即便走亲戚时候,吃完饭大家还要“支起桌子搓几把”。
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谭克俭表示,春节赌博现象近年有上升趋势。“早些年,麻将、扑克更多作为娱乐手段,近年来百姓手里有了余钱,自然要加一些‘彩头’,渐渐形成赌博,甚至越玩越大。”谭克俭表示,春节期间娱乐项目缺失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尤其在农村地区,应该鼓励组织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把人们从酒桌和牌桌上“解放”出来。(记者王井怀 孙亮全)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