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成窃听器 追踪手机窃听软件——中新网

时间:2016-08-30 16:46:54

把手机变成窃听器的是一类叫做卧底软件的第三方软件,目前最常见的是一款名叫“X卧底”的软件。

“X卧底”最初是用于手机防盗的。安装这款软件后,机主可以将由这部手机发出的所有短信和通话记录转发到另外的目标号码上,从而控制手机的去向。但2006年这款软件传入中国后,却被当作间谍软件叫卖。

据介绍,要想把“X卧底”装到被窃听的手机上,可以将软件以彩信的形式发给对方。“X卧底”仅有300k左右,非常小,通常会伪装成flash player(一种格式文件播放器)或者软件补丁之类的名字,非常具有迷惑性,只要对方打开短信里的链接,“X卧底”就会被自动安装在手机上。被窃听手机的通话内容和短信将全部泄露。

日前,央视对“X卧底”软件进行了曝光。此后,记者在网上搜索“X卧底”,仍然能迅速找到上百条的搜索结果。然而,记者随机拨打了几个自称是“X卧底”代理经销商的电话,却发现大多数的电话为空号或者无人接听的状态。

记者来到北京市中关村电子大卖场,许多商家都表示,没有卖过也不会卖这种“违法的东西”。经过不断打听,终于有一个店主神神秘秘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有人做过兼职的代理商,但是后来风声紧,就转入地下了,必须得是熟人带着去才可以。在记者再三表达诚意后,这名店主终于答应带记者去看看。

在这位“熟人”的带领,记者见到了这位“X卧底”代理商。该代理商很警惕地说,必须先付钱才可以给安装试用,价格从2000元到几万块不等, “来找我买这个软件的,很多一看就是大老板,所以价钱是看人定的。”客户必须先把手机放在代理商处,等装好后再来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是违法的事情,最近查得紧。”

随后,记者登录了“X卧底”的官方网站。在该网站的“企业新闻”里,有一条发布于6月8日的文章《本站受到CCTV2的关注》。该文用非常张狂的语气说:本网站受到了央视二套《经济与法》节目的独家报道,向广大消费者介绍了我们的软件,感谢记者们付出的不懈努力!

“X卧底”官网上面的通告表示,为了防止记者暗访和网警的检查,客服QQ暂时停止使用,并关闭其在淘宝上的网店。想成为“X卧底”的加盟商,则必须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然后等待客服人员主动联系。

记者在加盟商页面填写了个人资料两天后,接到了自称是“X卧底”总代理的电话,记者称自己想要加盟“X卧底”,想咨询一下具体运作方式。这位总代理非常热情地告诉记者,想要加盟,必须先缴纳1500元的加盟费,然后才可以详谈。

当记者表示想先了解一下细节再考虑加盟的时候,这位总代理忽然很警觉地说:“别装了,你是暗访的记者吧。”随即挂了电话。随后,记者多次联系这位总代理,但该号码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一天后,这位总代理再次致电记者,催问是否加盟,得到记者再考虑考虑的答复之后,该人士马上换了语气对记者说:我不管你是不是记者,你要是敢给曝光,你就死定了。你的电话我已经有了,我想知道什么就能查到什么,你给我小心点。然后就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几天,记者经常接到来自这位总代理的电话,内容几乎都是威胁记者不许曝光之类的话,由于对方每次的号码都有变化,所以,记者没办法设置拒接。无奈之下,记者只得暂时将手机关闭。

“手机卧底软件泛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用户需求的持续存在,一个是人们的猎奇心理在作怪。”在谈到类似“X卧底”这类间谍软件屡禁不止的原因时,网秦手机安全首席专家邹仕洪博士这样说道。

根据我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此外,我国《刑法》也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显然,这些商家兜售“X卧底”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法律。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6年这类间谍软件刚刚传入国内的时候,国内的网络安全部门就已经开始对其有所警觉,但是这类软件在国内销售的渠道终端大多都在国外,一些所谓的官方网站的服务区也在国外,而且具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特点,你查封一个,马上又开了另外一个。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辰越|北京报道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