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10个字的辞职信在2015年火遍全国,得到不少网友共鸣。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强芳却因工作原因完成了无数人的梦想,他用18年的时间走遍了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有媒体称他为“走遍全球第一人”。
近日,桂强芳才从南极调研回国,虽常年奔波在外,他仍保持着一位学者的平静和谦虚。在香港湾仔北海中心,桂强芳接受了专访,分享了他环游世界的经历和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
与大多数环游世界的流浪者和旅行者不同,桂强芳的“旅行”是职务行为。他所创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是评价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第三方机构,也是最早进行此类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该机构每年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评价体系、量化处理数据及反复论证研究结果得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排行榜并出版《城市竞争力年鉴》。
为客观地评价中国城市,将中国城市与世界代表性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桂强芳每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国外考察。从文明富饶的欧洲到战火纷飞的中东,从四季夏天的热带到冰冷彻骨的极地,世界五大洲七大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饱览世界美景,感受过各地风土人情的桂强芳,说起令他印象最深的地方,却是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3个战火纷飞的国家。这3个国家因饱受战争蹂躏,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满目疮痍,他自己也差点在阿富汗遭遇不测。有一次桂强芳在阿富汗一清真寺顶拍照时,只听枪声大作,两颗子弹从耳边飞过。因为宗教信仰不同的原因,该市不同教派间经常爆发内乱,持枪斗殴的事件并不鲜见。桂强芳心有余悸地说:“如果当时枪手准一点或者我跑得再慢一点,可能就没有机会接受采访了。”
对桂强芳来说,他的环球之旅不仅是在工作,同时也在以一己之力传递中国和平友善的形象。2015年10月,桂强芳去西非9国考察,出发前了解到他将去的国家非常贫穷,人均消费不超过1美元,很多孩子用不起文具。他就带了一箱铅笔、橡皮等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文具去了西非,并将它们分给当地的小学生。看着学生们拿到文具后欢呼雀跃的样子,桂强芳心里十分满足。
桂强芳在旅途中还不断挑战自己,追寻不同的人生体验。今年2月,桂强芳去南极调研,当他们的游轮“海恩号”抵达南极半岛时,桂强芳体验了在南极跳水的的游乐项目。哈气成冰的南极,跳入零度的海水中绝非易事。看着20多岁的小伙子在跳水后瑟瑟发抖的样子,他犹豫了很久。“人生能有几回搏,与大自然斗斗才是最高情趣”,他一边想一边就扎进了海里,在浮着冰的海中游了一圈。回忆起来,桂强芳笑着说,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冷,恍然觉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中国城市的发展如今进入了现代化转型“跨门槛”的关键时期,城市中的产业正进行结构性改革。作为研究城市竞争力的领头羊,桂强芳在国外考察时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带着“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他所去过的每个城市,对比转型中的中国城市与世界现代化城市的差距。
桂强芳说,在他去过的城市中,巴黎、伦敦、温哥华以及圣彼得堡等国际城市都可以为中国一线城市的转型提供借鉴。这些城市在发展中,不仅完好地保存了文化遗迹,也兴建现代建筑,同时,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在他看来,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布、完整地保存市内古建筑、新建筑传承原始建筑风貌等发展策略,是这些城市至今保有魅力的关键原因。
对比中国城市,“同质化”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通病。为了让中国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找到自身的文化和个性,桂强芳凭借自己多年在国外实地调研的经验,以及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研究工具,根据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发展规律发布创新榜单,为城市的“个性化”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与其他环境组织、旅游组织和文化研究组织携手,为城市打造“非同质化”的品牌和名片。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部分城市过度扩张,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对于这些问题,桂芳强认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应着力于如下几个方向: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让清洁能源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要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主要产业形态。
一路在外颠簸考察18年,桂强芳的脚步还没有停止。走遍全球之后,桂强芳打算下一步着力推动中国城市走出去,加强中国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回首走过的路,桂强芳说:“走遍全球是我的‘中国梦’。如果说这是一种骄傲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国专业研究人员的骄傲,骄傲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