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省里把“全域旅游”确定为新时期旅游发展战略以来,威海市积极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从战略全局谋划推动,拓展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了一套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
一、创新发展思维,推动全域旅游战略谋划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威海市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提升“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内涵的重要手段,推动“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的有力抓手,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全方位整体推进。5月份,威海市委主要领导就发展全域旅游进行了两次集中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对发展全域旅游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近期,威海市将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和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威海市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52个成员单位积极发挥作用,从全域旅游的角度重新审视自身职能,找准产业发展与旅游发展的结合点,拿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谋划旅游工作,从资金投入、旅游用地、项目融资、服务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共同加快威海发展全域旅游。
二是构筑全域旅游格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打造精品”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山际线和海际线,科学整合威海市山、海、城等资源,打造山海协调、城乡互动的全域旅游格局。围绕山际线,依托丰富的山地生态文化资源,打造集休闲采摘、生态养生、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山地休闲旅游带;围绕海际线,依托千公里海岸线资源,对海滩、海湾、海岛、渔村等旅游资源和滨海旅游产业要素进行全面整合,打造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幸福海岸旅游度假带。
三是明确差异化定位。统筹各个区市旅游发展整体思路,突出不同的资源优势,合理划分旅游目的地内部市场分工,分别确立不同发展主题,避免同质化发展和低层次竞争。环翠区突出里口山城市山地公园建设,对区域内的采摘园、农家乐进行整合,打造威海本地市民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文登区以昆嵛山、圣经山、米山水库为主体,规范发展生态采摘、特色民宿等,建设威海旅游的重要板块;荣成市主要把海洋和原生态作为最大特色,突出打造泓泰海洋牧场、东楮岛海草房、鸡鸣岛、烟墩角等系列亲海体验旅游产品;高区充分发挥高技术企业资源多、发展快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引导威高集团、金猴集团、康博尔等知名企业进入旅游市场,实现威海工业旅游突破发展;经区主要围绕东部滨海新城建设和韩国文化资源集聚两大优势,加快打造景城一体的新城区,重点发展韩国文化体验游和特色休闲购物游;临港区以高效农业为主题,发展时令果蔬采摘,打造近郊旅游聚集地;南海新区依托金色沙滩、万亩松林、湿地公园、福地传奇水上乐园等旅游资源,主要发展滨海休闲游。
二、培育旅游新业态,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
一是打造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威海市充分发挥海、山、岛、泉、林等自然资源和浓郁的胶东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筛选一批有特色的旅游点,连点成线,打造一批集吃、住、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让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体验沉浸式的、有带入感的乡村生活;设计推出以亲情为主题的“春登山、夏赶海、秋采摘、冬养生”乡村四季旅游系列产品,逐步构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消费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威海成为本地和周边城市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二是突破发展工业旅游。提升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理念,引导企业按照旅游产品的特性制订好发展规划,在工业设施的设计、建设以及配套服务完善等方面,充分考虑开展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功能,重点围绕渔具、家纺、食品、保健品、机器人、3D打印等特色产业,集中策划、培育一批全链条的工业旅游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到产品展示、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都融入旅游元素。整合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点,推出“工业之旅”专项产品,组织重点旅行社、媒体走进工业旅游企业,鼓励、引导工业旅游企业推出优惠措施,推进旅行社将工业旅游点纳入旅游线路。
三是推出特色旅游线路。以交通工具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客源市场,设计推出各具特色的重点旅游线路。针对本地及周边城市居民,策划设计乡村休闲游、渔家体验游等一二三日旅游线路;针对韩国游客,重点推出登山、垂钓、温泉等线路;针对俄罗斯市场重点推出度假之旅、中医理疗等线路;针对台湾市场重点推出垂钓、美食等线路。结合不同主题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针对红色教育主题推出天福山起义、马石山等红色旅游线路;针对体育健身,推出帆船基地、山地自行车赛道等体育旅游线路;针对文化主题,推出“华夏传奇”夜间演艺、道教养生等文化旅游线路。
四是提升发展传统观光游。支持刘公岛、华夏城、赤山、大乳山等传统骨干景区做大做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整合周边观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景区主题层次,加大新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打造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精品观光旅游区。加快推进圣经山、槎山等景区开发建设,培育和建设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旅游综合体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观光旅游新亮点。
三、强化宣传造势,营造全域旅游发展氛围
一是突出典型带动。注重发挥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打造示范村、示范点等形式,发挥规模效应,力争把乡村旅游资源、滨海旅游资源串连成线,形成组团发展的旅游格局,营造浓厚的全域旅游氛围。
二是强化媒体宣传。加强与中央、省级和威海主流媒体合作,在威海日报、电视台等媒体,开辟“全域旅游在威海”专栏,展示各区市旅游部门及与全域旅游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围绕开展全域旅游工作的思路及成效进行宣传。每月举行2—3次媒体记者集中采风活动,推出一批有深度、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三是开展专题推介活动。与威海日报、晚报联合开展“全域旅游·发现与体验”系列主题推介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创客的力量,成功举办“威海游”寻找韩国创客活动,韩国60所大学的两千多名青年创客成员和导师参与;举办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大赛,吸引青年力量研究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产品及线路等,征集优秀的旅游创意,扩大威海旅游宣传。
四、提高旅游发展品质,增强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一是提高标准化水平。切实巩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成果,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坚持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建设旅游精品项目,避免旅游资源低水平经营和粗放式开发。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提高乡村旅游规范管理水平,参照省级、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强镇特色村、好客人家农家乐等标准,形成威海市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对乡村旅游环境与设施、接待与就业、管理与服务等进行量化细化。加大培训力度,启动乡村旅游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对三千多名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了专项培训;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韩国等乡村旅游先进地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是提高旅游营销能力。以智慧乡村旅游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威海旅游产品自有营销平台,全方位展示威海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等资源整体打包,开发威海乡村游pC端、App端和微信端三大端口,具备信息查询、在线购买、地图导航等功能,实现网上形象推广、网上产品营销、网上食宿预订、网上商品售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在线营销能力。
三是提高旅游扶贫效能。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建立旅游扶贫大数据平台,把有资源基础、有发展旅游意愿的旅游扶贫村建档立案;引导旅游企业、模范村等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四是提高旅游投融资能力。创新招商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型旅游集团来威投资旅游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积极引进专业型、品牌型旅游投资企业投资乡村度假设施;引导工商企业以投资、参股、收购等方式改造现有农庄、农家乐等,提高乡村旅游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经营水平。
许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