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称:西北美洲人面岩画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美洲人|山海经

时间:2016-06-07 07:29:00

核心提示:阿留申群岛上发现了刻在石头上的人面岩画,这些图像的表现方式和东亚、美洲的人面岩画很相似。此外,以北美科迪亚克人面岩画嘴角下凿两个点为例,这在东北亚黑龙江下游遗址的人面岩画中十分常见。尤其是两个圆凹凿在两边脸颊中间,尤为典型。不少龙山文化的玉器上也铭有此图。

美洲人面岩画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许旸,原题为:《专家:西北美洲人面岩画从中国传播过去》

沿着北美洲西北海岸近5000公里分布的人面岩画,从何而来?直至上世纪90年代,美国、加拿大学术界主流观点仍是:人面岩画由南往北传播。他们不能想象寒冷如阿拉斯加地区,会出现一种具有强大活力的文化因子,顽强地沿海岸漫步到遥远南方。岩画研究学者宋耀良经过考察提出,西北美洲人面岩画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环北太平洋地区人面岩画在宗教、艺术内涵上具有同一性。

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再版宋耀良专著《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岩画》《中国岩画考察》,书中500余幅配图再现史前人面岩画实存状况,大都由作者实地跋涉拍摄,属首次发表。日前,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加拿大温哥华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宋耀良做客海上博雅讲坛,讲述人面岩画分布之谜。

虽相隔甚远,符式却高度统一

岩画本身就是艺术化、物化的人类早年遗存,倾诉着远古初民的心曲钟情。有趣的是,5000多年前,中国各地人面岩画相隔甚远,却表现出高度严格规范的统一性--通常它们刻在无法移动的岩石上;出现在有水源的开阔地附近;小圆凹、同心圆及太阳图案最为常见。

考察足迹曾遍历11个省份的崇山峻岭与沙漠戈壁,行程达4万公里,宋耀良发现,国内人面岩画虽分布多地,但它以连续线性方式自成独立系统,与动物岩画清晰区分不混淆。他指出,人面岩画在国内衍生出3条大分布带。其中,东分布带沿太平洋海岸线延伸,从内蒙古赤峰地区到福建闽南和台湾万山;北分布带从赤峰始,沿内蒙古高原和东亚平原交界处向西分布,几近到达新疆;中分布带从内蒙古临河一带,溯黄河南下,到宁夏中部贺兰山南端止。

凿刻在深山幽谷或悬崖洞穴的人面岩画,在很多方面构成中国上古文明的源头。如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岩画中的无轮廓人面有明显承继关系。《山海经》中的很多记载,能在人面岩画遗址中得到印证。岩画中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祖先崇拜等观念,与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哲学相一致,甚至不少图形成为与巫术和祭祀有关汉字的祖形。

求证人面岩画自东北亚传向美洲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耀良获知西伯利亚和美洲西海岸也有大量岩画,于是投入环北太平洋史前人面岩画的比较研究。结合考古发掘,他认为,最早可能在距今4000年左右,两大洲之间还有一次相当规模的迁移,东亚人类途经阿留申群岛抵达美洲。

论据之一便是阿留申群岛上发现了刻在石头上的人面岩画,这些图像的表现方式和东亚、美洲的人面岩画很相似。此外,以北美科迪亚克人面岩画嘴角下凿两个点为例,这在东北亚黑龙江下游遗址的人面岩画中十分常见。尤其是两个圆凹凿在两边脸颊中间,尤为典型。不少龙山文化的玉器上也铭有此图。

宋耀良在太平洋嘎伯留日小岛上,找到埋在半米厚草皮底下的大片岩画区,情形壮观,其中人面岩画与中国贺兰山岩画高度相似。在临近的岛屿发现的岩画图,兽口中含有人面,而南美玛雅文化中兽口含人首的石雕很多,此类图形与中国殷商时期青铜器中的主题纹饰虎噬人首相近,这些巧合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许昌历史